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概念走进亿万生活,从产业配角跃升为发展主角。AIGC 技术已告别单一能力阶段,迈入多维度协同进化的新时期。核心突破集中在多模态融合与智能体化两大方向,让 AI 从 “能听会说” 升级为 “能创会干”。
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跨模态协同生成技术日趋成熟。Sora 2、Midjourney 7.0 等模型实现高拟真、超想象的内容创作,普通用户只需输入文字指令,就能快速生成电影级视频、专业级画作。智能体成为技术核心赛道,通过 MCP,A2A 协议实现工具调用与跨智能体协作,已在办公、科研、营销等场景落地应用。
国产技术实力持续突围,形成完整产业体系。我国已构建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全链条布局,国产 AIGC 产品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升,多模态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模型推理成本大幅降低。这直接推动超九成用户在选择时优先考虑国产大模型,为产业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闭源模型性能虽领先开源模型约 9 个月,但开源生态正加速追赶,形成双轨竞逐格局。
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 AIGC 落地生根的最佳佐证。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 5.15 亿人,普及率升至 36.5%。
短短半年时间,用户数量激增 2.66 亿人,增幅高达 106.6%。这一增长速度远超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标志着 AIGC 市场爆发前夜已过,智能时代正式开启。用户增长的背后,是产品供给的持续丰富。截至 2025 年 8 月,我国累计有 538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从日常工具到专业应用,从消费端到生产端,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应用场景的广泛覆盖点燃用户热情。AIGC 已渗透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内容创作等多个领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 “刚需工具”。上班族用 AI 生成工作报告、优化文案,学生借助 AI 辅助学习、整理笔记,创作者通过 AI 绘制插画、生成剧本,不同人群都能在智能工具中找到价值,推动普及率持续攀升。
AIGC 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产业底层逻辑的系统性重塑。这种变革已渗透生产、组织、竞争等多个维度,催生全新产业形态。
生产逻辑实现从 “流程驱动” 到 “人机协同” 的跨越。AI 不再局限于替代重复性劳动,更开始承担知识性、创意性工作的初级环节。编程、设计、文案、法律文书等领域,AI 能快速生成草稿、提供备选方案;药品研发、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AI 通过挖掘海量数据、模拟复杂场景,发现人类专家难以察觉的规律,大幅压缩研发周期和成本。AI 生成知识范式兴起。
产业组织从 “链式生态” 升级为 “网状生态”。AIGC 打破了传统产业边界,让生产创作更趋灵活。媒体、娱乐、教育等内容产业中,小团队甚至个人借助 AI 就能产出接近专业水准的动画、音乐、课程,专业内容生产门槛大幅降低。大模型通过 API 接口成为 “水电煤” 式的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无需自建昂贵 AI 团队,按需调用即可获得前沿智能能力,快速开发个性化应用。
企业竞争逻辑从 “规模导向” 转向 “生态导向”。在智能时代,模型性能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和用户反馈。拥有丰富场景、能形成 “用户使用 — 产生数据 — 优化模型 — 提升体验 — 吸引更多用户” 闭环的企业,将建立动态竞争优势。竞争焦点不再是静态的规模经济,而是动态的数据生态和用户体验优化能力,尤其是将通用 AI 能力与垂直行业需求深度融合的 “最后一公里” 能力。
全球 AIGC 市场已形成中美主导、多极竞争的格局,国内外企业在不同赛道各展所长,国产力量凭借场景优势实现差异化突围。
国际市场呈现闭源与开源双轨并行态势。OpenAI、Google DeepMind 领跑闭源赛道,技术迭代速度快、性能表现突出;Meta、DeepSeek 则推动开源生态扩张,降低行业使用门槛。中美两国在技术路径上呈现明显差异:美国聚焦底层突破与原理创新,在基础模型训练、AI 专用芯片等 26 个底层创新领域占据优势;中国侧重应用落地与产业集成,在人脸识别、工业机器人等 13 个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另有 11 个领域势均力敌。
国产阵营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DeepSeek、豆包、Qwen,夸克等企业覆盖开源、C 端普及、产业级基础设施等多个赛道,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链,通过国产化替代、场景纵深拓展实现换道超车。在教育、政务、医疗、农业等行业,国产 AI 应用持续深耕:AI + 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AI + 政务优化公文处理与行政审批,AI + 医疗构建癌症诊疗模型栈,AI + 农业打造智能农庄,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
从技术突破到全民普及,从产业赋能到生态重构,AIGC 在 2025 年已完成从 “技术热点” 到 “发展支柱” 的蜕变。5 亿用户的选择、538 款备案服务的落地、全行业的深度渗透,印证着这场智能革命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国产技术持续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AIGC 将继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生活肌理、激活产业潜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