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D打印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空间及产业链拆解分析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制造实体模型的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相比,它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如能够快速成型复杂零部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材料利用率等。经过多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已成为提升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一些发动机燃油喷嘴头,通过3D打印技术将原本的20个部件整合为一个精密整体,重量减轻25%,耐用度提高5倍,成本效益显著提升。汽车领域,一些企业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在整车试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该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电子领域,很多品牌纷纷加大3D打印技术的研发投入,折叠屏手机的铰链等钛合金零部件的3D打印应用,为产品的轻薄化、高性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全球3D打印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219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627亿美元。从区域分布来看,美国作为3D打印技术的发源地之一,依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崛起,正成为全球3D打印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亚太地区的3D打印市场实现了30.95%的增长,远高于其他地区。中国的3D打印产业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虽较美国仍有差距,但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中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有多个因素:一是入门级3D打印机的大量出口,以高性价比的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二是中国市场在工具和终端零件应用方面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工业级3D打印机的需求;三是亚洲工业级3D打印机的性价比优势,使其在全球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3D打印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原材料及零件供应、中游的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以及下游的广泛应用领域。在这一复杂的产业链中,设备制造无疑是核心环节。2024年,全球3D打印机制造商市场规模约为595亿美元,尽管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市场规模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年均复合增速。

在设备制造领域,中国厂商正在崛起。铂力特等企业在金属3D打印机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自主研发技术的成熟,使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在消费级3D打印领域,中国厂商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的96%来自中国供应商。

2024年,全球3D打印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01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627亿美元。服务市场的增长得益于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在行业初期,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许多企业选择将3D打印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制造商开始通过收购或自建的方式,将服务环节一体化,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3D打印材料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4年,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约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与设备的资本支出属性不同,材料具备耗材属性,其持续增长反映了3D打印行业的旺盛需求。

从材料种类来看,聚合物粉末是当前市场规模最大的材料种类,占据了约40.4%的市场份额。金属材料、聚合物长丝、光聚合物等其他材料也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适用性,如钛合金等高性能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为3D打印技术在这些高端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