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家线上化经营:现状洞察与未来趋势思考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3 年餐饮收入达到 52890 亿元,同比增长 20.4%,但 2024 年增速滑落至 5.3%,2025 年 1 至 7 月进一步收窄为 3.8%。餐饮商家的经营年限普遍较短,72%的商家经营年限不足 5 年,超四成开业未满 3 年,行业新陈代谢快,抗风险能力整体偏弱。

餐饮行业的客单价持续下滑,成本刚性难降,平均净利率不足 15%。食材和人力成本占比较高,进一步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连锁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4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仅为 23%,远低于美国的 60%、日本的 57% 和英国的 46%。

外卖市场的兴起,为餐饮商家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 年,外卖平台补贴政策推动下,餐饮业线上化转型再度引发关注。调研发现,53%的商家在 2025 年 7 月相较于 2 月至 3 月实现了同店净利润增长,30%基本持平,17%出现下滑。选址和外卖比例是决定净利润变化的两大核心因素。位于购物中心和商业步行街的店铺利润提升更为明显,而社区,住宅周边门店则更易承压。

商家普遍认为外卖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7 成商户认为外卖是机遇,因为外卖为其扩大了销售半径,带来新客流,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但也有 3 成商户担心外卖冲击堂食、造成低价心智。尽管如此,9 成以上商家支持补贴,但希望平台稳定预期、优化规则。

在平台与商家的共同努力下,餐饮线上化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拼好饭、浣能食堂、七鲜小厨、到店等新模式应运而生。这些模式通过改善低客单价订单的盈利模型、构建透明化数字厨房体系、提供高性价比外卖、依托线上平台流量与数字化营销工具等方式,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单量和收入增长。

平台也在积极帮扶商家线上化转型。淘宝闪购、美团、京东等平台推出了数字化能力支持、食安治理、低价治理、营销提效、新店型扶持、特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商家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拓展业务渠道。

在餐饮线上化经营的浪潮中,一些商家通过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某中式正餐连锁品牌通过店型与菜品系统创新,打造高性价比外卖新范式;某茶饮连锁品牌通过供应链协同与渠道差异化创新,实现外卖逆势增长;某咖啡连锁品牌借力外卖补贴实现用户规模与消费频次双提升。

餐饮商家的线上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供应链、店型、菜品、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餐饮行业将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面竞争格局。20%至40%是较为理想的外卖占比范围。在这个区间内,外卖占比既能够有效利用线上流量扩大市场覆盖,又可借助堂食体验巩固品牌价值。不同规模商家线上化转型能力存在差距,连锁品牌能够凭借“体系化能力”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提效,而中小商户多依赖“点状应对”。

商家需要积极看待、谨慎拥抱线上创新。虽然线上化创新业务具有潜在增量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如“拼团”可能带来客单和实收的降低,“集中档口”可能加强商家对平台的依赖度、弱化商户品牌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供应链整合”存在商家和平台利益平衡问题。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