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家政服务行业调查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打开手机家政 APP,筛选合适的服务人员,已成为当下许多家庭的日常。从照看孩子、护理老人到日常保洁,家政服务正从 “可选消费” 变成 “刚需服务”。2025 年,中国家政服务业迎来规模与质量双升级的关键期,一边是千万级的岗位缺口,一边是持续上涨的薪资水平,一边是消费者日益理性的需求选择。

家政服务行业的火爆,首先体现在供需数据的强烈反差上。调研显示,全国家政服务市场需求量已超过 5000 万人,而当前从业人员数量仅约 3400 万人,岗位缺口高达 1600 万人。这意味着每 3 个家政岗位,就有 1 个处于空缺状态。

缺口之下,家政服务的薪资水平持续攀升。2025 年第一季度,全国家政服务平均月薪达到 9660 元,较 2020 年增长近 65%。在一线城市,住家保姆、专业育婴师等岗位月薪突破万元已成常态。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具备育儿资质的住家阿姨月薪普遍在 1.2 万 至 1.5 万元,高端养老护理师薪资更是高达 1.8 万元。即便是二三线城市,家政服务平均月薪也已达到 7800 元,远超当地普通工薪阶层收入水平。

从消费普及度来看,家政服务已走进千家万户。调研显示,家政服务消费普及率已达 81.69%,超过八成家庭有过家政服务消费经历。家政服务从少数家庭的 “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家庭的 “必需品”。

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推动。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 3 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 4000 万,专业养老护理需求激增;三孩政策落地后,婴幼儿照护压力增大,双职工家庭育儿需求迫切;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家庭小型化、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家务劳动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多重需求叠加,推动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在 2025 年预计突破 1.8 万亿元,较 2024 年增长 15%。

2025 年的家政服务消费者,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和需求变化。数据显示,26 岁至 40 岁的中青年群体是家政消费的核心人群,占比达到 50.79%。这一群体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频次高、稳定性强。

从家庭收入来看,中等收入家庭成为消费主体。月收入 3000至9999 元的家庭,占家政服务消费群体的 62.3%。这部分家庭既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又面临着育儿、养老或家务分担的现实压力,对家政服务的性价比要求较高。高收入家庭虽然占比仅 18.7%,但对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旺盛,愿意为专业技能、优质体验支付溢价。

在服务类型选择上,“刚需型” 服务占据主导。调查显示,“病人护理” 和 “水电维修” 是最受关注的家政服务类型。然后是婴幼儿照护、日常保洁和养老护理。这些服务类型均围绕家庭生活中的核心痛点,需求刚性强、消费频次高。

灵活服务形式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中,38.57% 倾向选择小时工服务,26.3% 选择每周固定时段服务,仅有 19.7% 需要全职住家服务。家政消费正从 “应急型” 向 “计划型” 转变,更多家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碎片化、个性化的服务。数据显示,2024 年下半年以来,钟点工和特定时段服务的需求增长了 38%,远高于全职住家服务 9% 的增幅。

消费频次方面,每月消费 1至2 次的家庭占比 42.6%,每季度消费的占比 31.8%,仅有 15.7% 的家庭选择按需应急消费。常态化的消费习惯,反映出家政服务已深度融入家庭生活,成为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家政服务市场的成熟,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或低价,而是更看重服务本身的质量和可靠性。调研显示,在选择家政服务时,34.46% 的消费者最关注服务质量,31.23% 最看重服务人员素质,两者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对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日趋多元化。传统的 “会做饭、能打扫” 已无法满足需求,现代家政服务人员需要具备更多专业技能。雇主普遍要求家政人员掌握营养搭配、婴幼儿早期教育、老年病护理、家电正确使用等知识。某家政公司的统计显示,具备育婴师、养老护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服务人员,接单成功率比无证人员高出 72%。

价格因素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仅有 18.7% 的消费者将价格作为首要选择标准,更多消费者认可 “优质优价”。数据显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家政人员,平均月收入比无证人员高出 30%,但仍有 68% 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这类专业人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与服务质量直接挂钩,价格敏感度正在降低。

品牌知名度和外部评价的依赖度降低。仅有 9.8% 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知名家政品牌,7.3% 的消费者主要参考他人推荐。更多消费者倾向于通过平台评价、服务人员资质认证、背景调查结果等客观信息做出决策。某家政平台的数据显示,2025 年通过平台查看服务人员背景调查和过往评价后下单的用户占比达到 83%,较 2024 年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

消费者对服务规范性的要求不断提高。78.3% 的消费者在下单前会确认服务人员是否签订劳动合同,65.7% 会关注是否购买社会保险。消费者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推动着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家政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群体,在年龄、学历、技能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征,同时也在经历着职业身份的重塑。从年龄结构来看,家政从业人员以中年群体为主,40至55 岁的从业者占比达到 68%,30至40 岁的占比 21%,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仅 11%。其中,25 岁以下求职者中将家政服务列为考虑职业的比例不足 1%,年轻群体对家政行业的接受度仍较低。

学历水平稳步提升。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者占比从五年前的 75% 下降至 2025 年的 53%,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比提升至 3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 10%。高学历从业者主要集中在育婴师、高端养老护理、家庭管理等专业领域,平均薪资比普通家政人员高出 45%。

从业年限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有 32% 的从业者从业年限超过 10 年,形成了稳定的核心群体;另一方面,有 41% 的从业者从业年限不足 2 年,行业流动性依然较高。长期从业者大多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客户资源,收入水平较高;短期从业者多因技能不足、适应不了工作强度等原因选择离职。

职业认同感正在逐步提升。随着薪资上涨、技能专业化和社会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将家政服务视为一份正式职业。调研显示,62% 的从业者认为 “这份工作能实现自我价值”,58% 表示 “收入稳定且有保障”,较五年前分别提升了 28 和 33 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旺盛。2025 年全国已有超过 1200 家经认证的家政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次超过 50 万。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育婴护理、养老护理、营养搭配、家庭管理等专业领域,参训人员的收入平均提升 25% 以上。专业培训不仅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也为他们提供了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2025 年的家政服务行业,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线下中介模式逐渐式微,平台化、专业化、灵活化成为主流趋势,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家政服务平台化渗透率持续提高。目前,超过 70% 的家政服务交易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较 2020 年提升了 45 个百分点。线上平台提供的透明价格体系、用户评价机制、背景调查服务和售后保障,受到雇主和从业者的双重认可。

专业化分工日趋细化。行业不再简单提供 “保姆”“保洁” 等笼统服务,而是细分出 “育婴师”“养老护理师”“家庭厨师”“家电维修师” 等专业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技能要求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对应专业人员。数据显示,专业化服务的满意度达到 82%,远高于传统综合服务 65% 的满意度。

“共享家政” 模式快速发展。一位家政工作者可以为多个家庭提供服务,既满足了雇主的碎片化需求,也增加了从业者的自由度和收入。北京某家政平台的 “共享家政” 板块上线一年,注册从业者超过 15 万人,服务家庭突破 80 万户,日均订单量达到 3.2 万单。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缓解了行业供需矛盾。

科技赋能让服务更高效透明。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减轻了家政工作的体力负担;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既保障了雇主权益,也为从业者提供了证明工作情况的途径;大数据分析帮助平台精准匹配供需,提高服务效率。某头部家政平台的数据显示,通过大数据匹配的订单,雇主满意度提升 35%,从业者接单效率提高 40%。

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各地纷纷出台家政服务标准,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进行规范。目前,全国已有 28 个省份发布了地方家政服务标准,涵盖 120 余项具体服务内容。标准化建设有效减少了服务纠纷,提高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家政服务市场的整体满意度稳步提升。调查显示,近七成消费者对家政服务持满意态度,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 23.7%,基本满意的占比 45.8%。这一数据较 2024 年提升了 8 个百分点。

不同服务类型的满意度存在差异。专业育婴服务和养老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分别达到 82.3% 和 79.6%;日常保洁服务满意度为 71.5%;水电维修等技能型服务满意度为 68.7%。满意度的差异与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直接相关,专业技能越强、服务标准越明确的领域,消费者满意度越高。

价格透明度和服务资质透明度有所改善。过去备受诟病的价格不透明问题,随着平台化发展得到缓解,65% 的消费者表示当前家政服务价格 “公开透明,无隐形消费”。服务人员资质公示也更加规范,80% 的线上平台会展示服务人员的身份证、健康证、技能证书等关键信息。

行业纠纷数量增速放缓。2024 年全国涉及家政服务的劳动争议案件达到 2.3 万件,同比增长 15%,增速较 2023 年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伤害责任纠纷和财产损失赔偿纠纷占比超过 60%,仍是主要纠纷类型。纠纷增速放缓,得益于平台担保、劳动合同签订率提升和服务标准完善等多重因素。

消费者对行业发展的期待高度一致。增强规范化、明确行业标准被视为提升满意度最有效的措施,支持率达到 78.5%;提高专业化水平、系统培育从业人员的支持率为 72.3%;评选优秀示范企业的支持率为 65.7%。这些数据表明,规范化、专业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也是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

家政服务行业的 2025 年,是供需两旺的一年,也是质量升级的一年。千万级的岗位缺口,反映出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持续上涨的薪资水平,彰显了服务的市场价值;日益理性的消费需求,推动着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型。从家庭的 “刚需选择” 到从业者的 “职业追求”,家政服务行业正在告别 “散、乱、差” 的旧标签,朝着更透明、更专业、更有保障的方向稳步前行,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