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工业大模型正从 “概念兴起” 迈入 “广泛探索” 的关键转折期。在政策持续加码与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加速入局,应用场景从单点尝试向多领域延伸,行业生态雏形初现。数据显示,工业大模型已告别 “纸上谈兵”,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环节展现出实际价值。
工业大模型的探索之路呈现明显的 “梯队特征”。早期探索者以千亿级集团、特大型央国企及行业龙头为主,覆盖电力、采矿、石油、半导体等重点领域。
随着技术门槛降低,大中型企业成为跟进探索的主力军。除传统优势行业外,高端装备、高科技电子、冶金、化工等领域企业纷纷加入。数据显示,2025 年开展工业大模型探索的企业数量较 2024 年增长超 60%,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 58%。不过,部分高科技电子及大型民营企业在尝鲜后放缓节奏,凸显探索过程中的理性回归。
当前工业大模型应用已覆盖研发、生产、管理全链条,呈现 “单点深化、多点联动” 的特点。
在研发设计领域,应用从最初的文生 3D 模型、AI 仿真向全流程延伸。达索 3D Experience 可通过草图和文字快速生成设计渲染图,Solidworks 2025 版支持从图片创建 3D 模型;鼎捷 “雅典娜” 改型设计智能体能解读合同文件并自动生成修改图纸,羚数智能与中国电装合作的代码生成智能体则解决了仿真软件二次开发难题。雪浪云、格创东智等企业还构建了研发知识库,实现非结构化文档的智能提取与查询。
生产制造是工业大模型落地的核心战场。设备运维方面,朗坤智慧、容知日新等企业的故障诊断大模型可提前识别设备隐患,某能源集团应用后成功避免机组非停;工艺优化领域,卡奥斯注塑工艺智能体可自动调整上百个参数,浪潮云洲光纤产线管控智能体实现关键工序优化;安全监控上,华为云与云鼎科技联合开发的矿山视觉安监系统,覆盖 45 个 AI 场景,实现煤流运输、员工行为等全流程监管。工业大模型正向工控编程、机器人协同控制等高端场景突破,西门子 Industrial Copilot 已在蒂森克虏伯新能源电池产线落地。
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则更贴近企业日常运营。财务端,用友商旅云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 “下单 – 报销” 全自动化;人力端,金蝶与通威股份合作的 HR AI 助手提供智能询问、一键导航服务,某消费品企业引入 AI 面试系统后,初筛效率提升 3 倍;客服端,卡奥斯空调全球售后智能体减少对人工客服的依赖,华宝新能智能客服实现问题 “识别 – 闭环” 全流程处理。
技术融合成为提升价值的关键路径。一方面,大模型与小模型、机理模型、时序模型的融合加速,中控技术 TPT 时序大模型、远舢智能控制大模型已在化工、装备领域验证成效;另一方面,智能体成为落地重要载体,华为云 ModelArts、卡奥斯天智大模型平台等可实现多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执行。
尽管当前工业大模型直接收入占比仍较低,多数项目客单价集中在几十万到百万级,但行业信心充足。90% 以上供应商预计 2029 年大模型收入占比将超 10%,52.3% 认为可突破 30%。随着高价值场景持续筛选、数据基础不断夯实,工业大模型正从 “可选” 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必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