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人才供需洞察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产值比2023年增长了9%,达到922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比78%,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1984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到2024年嫦娥六号首次从月球背面采壤返回,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刷新世界纪录。2024年,全球轨道发射活动创下新高,SpaceX进行了134次发射,占全球发射总数的51%。中国以68次发射位居第二,显示出强大的航天发射能力。

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预测,到2028财年,美国每年航天器发射和重返大气层的操作次数将达到195至338次。在中国,低空经济催生了无人机操控员100万人才缺口,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领域。

数据显示,2025年航空航天设备领域人才储备量增速达到14.7%。企业通过校招、社招及内部培养多渠道扩充人才池,重点聚焦高技能研发与AI应用类岗位。

2024至2025年,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与成熟化并存的特点。25至30岁仍为最大群体,占比27.28%。4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普遍上升,尤其是40至45岁升至8.31%。性别方面,男性从业者占比升至73.36%,女性占比降至26.64%。薪资分布显示,低薪段占比升至20.60%,中高薪段占比略有下降,高薪段占比微升至2.99%。

普通院校人才占比从64.74%升至65.97%,985,211院校占比下降。机械类专业绝对主导,机械设计制造、机械工程等机械大类专业合计占比超16%。新兴技术融合专业如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工程进入前20,体现低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

近一年航空航天设备领域需求岗位中,研发类岗位断层领先,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算法工程师、机械结构工程师等核心研发岗需求占比超20%。高端制造工艺需求突出,工艺,制程工程师、质量检测,测试员、维修保养等岗位合计占比超6%。

智能技术岗位领跑,算法工程师、通信技术与系统工程师需求激增超200%,硬件,嵌入式开发增速超110%。这些岗位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低空经济智能导航、集群控制技术商业化,以及卫星通信组网项目的落地。

学历要求提升,本科、硕士占比增长,大专及以下萎缩。薪资结构优化,中高薪岗位占比扩大,50万以上高薪段增长0.6%,10万及以下低收入岗位减少4.1%。

北京和上海仍为第一梯队,但占比显著高于第三名成都。中西部核心城市基础稳固,沈阳、贵阳等特色产业城市崭露头角。流动“东西反转”明显,中西部崛起,东部回调。

行业从“技术攻关”转向“商业应用”,市场端与技术融合岗供给不足。商业拓展岗紧缺度最高,销售代表、渠道经理需求居首。智能技术岗断层明显,算法工程师、嵌入式硬件开发、FPGA工程师位列技术岗前三。

研发制造类岗位主导,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高居榜首。维修与质量管理岗位投递稳增,飞行器维修,保养投递占比近10%。市场与技术岗供需倒挂,销售经理,主管垫底,算法,FPGA等智能岗投递冷清。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