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中药代煎市场分析报告(2025)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第三方代煎中心数量已达到约450个,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近3年平均每年增长60个,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我国第三方中药代煎代配规模已达172亿元,自2019年起,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连续增长态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中药代煎作为一种便捷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煎药不便的问题,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第三方代煎中心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华东和华北地区是第三方代煎中心的主要集中地,两个地区数量总数占全国总体数量的60%以上。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江浙和广东地区,是第三方代煎中心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区域。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当地医疗机构对中药代煎服务的接受度较高,委托第三方代煎中心代煎的比例已经占到医院代煎业务总量的80%以上。相比之下,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这也为未来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承接代煎业务的企业主体主要有饮片生产企业、饮片经营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其中饮片生产企业占比约80%,饮片经营企业占比约15%,其他类型企业占比约5%。这些企业通过承接代煎业务,不仅可以完善自身服务体系,还能提高饮片销售规模,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一领域,导致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另一方面,智能代煎设备的普及使得代煎服务的差异性降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中药代煎市场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物联网及煎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传统诊疗流程得到改造,就医取药模式实现迭代,全过程可追溯成为可能。如今,越来越多的代煎中心开始采用智能化煎药设备,实现了自动调剂、自动煎煮、自动包装等全过程自动化。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工误差,提升了煎药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三方中药代煎市场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区域化、集约化的大型代煎中心逐渐取代小作坊,单中心日处理量从千剂迈向万剂,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与代煎服务的融合日益紧密,线上中医问诊平台与代煎服务无缝衔接,形成了“开方 – 审方 – 煎药 – 配送”的闭环。一些代煎中心还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不同病症推出差异化煎制方案,提供临方制剂等衍生服务,进一步拓展了业务领域。

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全面发展,中医药产业各环节的标准化程度日益提升,中药代煎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标准化也得到了加强。目前,虽然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代煎服务标准,但已有部分省份出台了规范要求。上海、重庆、北京等地都发布了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对代煎企业的资质、场地、设施设备、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标准的制定,为代煎中心的规范化运营提供了依据,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方中药代煎市场中,配送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24年我国第三方中药代煎配送规模已接近5亿元,且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这一市场空间还将持续释放。与普通物流相比,代煎配送更加注重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服务的时效性与满意度。目前,顺丰、邮政、京东等知名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凭借其专业的物流网络和配送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的配送服务。代煎中心也在不断优化配送流程,采用专业包装、冷藏运输等措施,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受影响。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