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机制独具特色,普通笔记与商品笔记大不相同。普通笔记主要依据点赞、收藏、评论等互动数据,追求广泛的泛流量曝光,以提升内容的传播度。但商品笔记则更侧重于精准流量,不仅要考量互动数据,交易数据如点击量、转化率等同样关键。商品笔记会被平台优先推送给有明确消费意向的精准人群。
比如说,一款新推出的小众彩妆产品,若发布普通笔记,可能会吸引到各类对生活分享感兴趣的用户;而发布商品笔记时,平台会基于算法,将其推送给近期搜索过彩妆、关注过相关品牌,或者有过类似产品购买记录的用户,大大提高了转化的可能性。在这种流量分发逻辑下,商品笔记采用 “二段起量法”。对于低客单价消耗品,直接挂商品笔记能快速提升转化,因为这类产品用户决策成本低,看到心仪的就可能直接下单。像日常的零食、纸巾等,用户浏览到商品笔记,若被产品的口味、包装等吸引,往往会毫不犹豫地点击购买链接。而高客单价、长成交周期的产品,如高端电子产品、家具等,则更适合先通过笔记种草,激发用户兴趣,再引导至直播间进行转化,利用直播的实时互动与详细讲解,消除用户的购买疑虑。
打造爆款商品笔记,选题策划是第一步。要明确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痛点、需求和偏好。比如目标用户是年轻的职场女性,她们可能对提升工作效率的办公好物、精致的通勤穿搭等内容感兴趣。紧密结合平台热点至关重要。小红书每个阶段都会有热门话题和趋势,像 2025 年流行的 “健康充电” 生活方式,各类健康食品、养生小电器的商品笔记就可以围绕这一热点,以 “办公室五分钟养生操必备小电器” 等选题切入,吸引用户关注。
深入挖掘用户搜索消费喜好也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搜索数据、热门关键词,了解用户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的搜索需求。
关键词就像是连接用户与笔记的桥梁。合理的埋词策略能显著提升笔记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增加曝光机会。要确定核心关键词,这通常与产品的品类、主要卖点相关。以一款美白面膜为例,“美白面膜”“提亮肤色面膜” 等就是核心词。
在标题中,务必自然地融入核心关键词,并且要具有吸引力。比如 “这款美白面膜,让你白到发光”,既包含了核心词,又用夸张的表述激发用户的好奇心。正文部分,在前 100 字内多次重复核心词,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搜索展示中较为关键。在正文中围绕核心词展开相关描述,如产品的成分如何实现美白功效、使用后的真实美白效果案例等。图片上也可以标注关键词标签,方便平台识别与推荐。但要注意,埋词不能生硬堆砌,要确保内容自然流畅,否则会影响用户体验,也可能被平台判定为违规。
用户对真实的内容有着极高的追求,他们更愿意相信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分享,而非品牌的自吹自擂。所以,商品笔记要多采用真实用户的反馈和案例。
将产品巧妙地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能让用户更容易产生联想,觉得这款产品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款便携式咖啡机的商品笔记,可以描述上班族在忙碌的早晨,在家中匆匆制作一杯香浓咖啡开启活力一天,或者在出差途中,轻松用这款咖啡机在酒店房间自制咖啡,享受片刻惬意。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描述,让用户深切感受到产品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用户在小红书上搜索商品,往往带着明确的问题或需求。商品笔记要精准抓住用户的痛点,并提供清晰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用户对脱发的困扰,一款防脱发洗发水的笔记可以详细介绍产品中防脱成分的作用原理,结合用户使用后脱发减少的实际案例,让用户相信这款产品能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
互动是提升笔记热度的关键因素。在笔记结尾处,可以通过提问、设置投票等方式引导用户参与讨论例如“大家在使用美白产品时最关注哪些方面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吧”,或者发起 “你更喜欢哪种美白方式” 的投票。也要及时回复用户的评论,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能进一步提升笔记的热度和权重。
小红书是以视觉为主的平台,封面和图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点击进入笔记。封面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采用竖屏 3:4 的比例,高饱和色彩搭配对比场景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要保证高清、明亮,避免模糊或过暗。将产品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拍摄,增强代入感。家居用品可以拍摄摆放在温馨家居环境中的图片,美食产品则拍摄在精致餐桌或户外野餐场景中的图片。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使用过程中的小细节,如食物的残渣、产品的轻微磨损等,能增加内容的真实感,让用户更信任。
打造小红书商品笔记爆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流量分发机制的理解、选题策划的精准、埋词策略的运用、内容创作的用心以及视觉呈现的优化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