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研究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占总人口的22.0%。传统养老模式出现了诸多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供给不足、社区服务碎片化。老年抚养比从2017年的15.9%迅速升至2024年的22.8%,劳动年龄人口的赡养压力剧增。而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金钥匙”。

智慧养老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起覆盖居家、社区、机构的全场景服务网络。从智能床垫实时监测心率呼吸,到跌倒检测雷达守护老人安全,再到远程问诊平台打破医疗资源时空限制,智慧养老正重塑养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智慧养老。2022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2023年,《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降低老年人应用数字技术的难度。2025年,《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探索居家养老安全风险预警服务。

技术是智慧养老的核心驱动力。AI、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四大技术深度融合,以“感知 – 分析 – 干预 – 优化”的闭环重构养老服务模式。智能床垫、智能手环、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状态;大数据平台整合健康档案,构建老人需求画像;AI算法预判健康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的服务升级。

智慧养老已形成覆盖居家、社区、机构三大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居家养老以智能穿戴设备、紧急呼叫系统为核心,联动社区上门服务资源,解决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护与日常照护需求;社区养老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整合医疗、养老资源,构建便民“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机构养老则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搭配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流程数字化、调配智能化。

随着老年群体消费升级和数字化接受度提高,智慧养老市场需求旺盛。2020 至 202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从2.15亿增至4.18亿,老年群体对便捷、高效的在线医疗服务需求激增。老年群体的需求从“生存保障”向“品质养老”转变,健康管理、社交娱乐等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涌现。

智慧养老行业呈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垂直技术企业、传统养老企业三类主体差异化竞争的格局。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技术 + 服务”全链条整合构建生态闭环;垂直技术企业凭借细分技术突破赋能场景落地;传统养老企业则通过技术工具优化服务效率。三者通过能力互补,推动产业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场景化生态共建”演进。

从区域来看,智慧养老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东部地区凭借经济、政策、技术优势构建全链条生态,中部地区聚焦场景资源整合推广智慧养老,西部地区锚定在地化资源数字化塑造地域标签,东北地区则依托工业医疗基础盘活存量。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