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财富与消费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5.55万元,工资性收入占比62.1%,依然是家庭收入的核心来源。尽管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大多数家庭依然能够依靠稳定的工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和消费。中年群体在职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收入水平在本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从城市层级来看,一线城市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高于非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中年群体的人均年收入是其他城市的2.05倍。一线城市在产业结构、就业质量和薪酬水平上的综合优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的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家庭中,未工作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重新上升,这部分人群在职业选择和收入来源上具有独特性。

在资产配置方面,中国家庭的财富结构逐渐优化。住房资产依然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金融资产的配置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调研显示,无房贷的家庭占比达到56.1%,家庭在住房资产上的财务压力有所减轻。一线城市家庭在理财产品的配置上更为积极,持有率高达53.6%。

家庭整体负债率呈现“U形”分布,无负债家庭占比49.2%,而高负债率的家庭仅占10.8%。大多数家庭倾向于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有较强的财务稳健偏好。

全样本家庭人均月消费支出达到3004元,较上季度有所回升。其中,一线城市家庭的人均月消费支出高达4442元,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层级。一线城市家庭在住房与交通、文娱餐饮等领域的支出更为突出。

从消费群体来看,青年群体在文娱餐饮和耐用品等领域消费活跃,更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体验;中年群体则因家庭责任负担,消费重心明显向教育医疗等领域倾斜;老年群体的消费相对稳健,集中在基本生活项目上。特别是高收入老年人群体,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消费信心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调研显示,参与社保的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相对更高,而高收入家庭则更倾向于通过商业保险进行风险规避。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了消费意愿。

住房保障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著。有房家庭在各年龄段的消费能力均高于无房家庭。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有房青年家庭在文化娱乐、耐用品和外出餐饮上的消费活力强劲;有房中年家庭在教育培训上投入最高;有房老年家庭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支出水平更高。

居民的消费预期明显改善。调研显示,三季度居民消费预期较二季度有所提升,约69%的家庭计划在未来三个月维持消费规模不变,11%的家庭计划增加消费。就业稳定性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关键因素。失业超过三个月的群体中,约49%计划削减文娱与外出餐饮消费,而工作稳定的群体消费预期更为乐观。

从职业类型来看,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计划降低消费的比例最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为稳健。就业稳定性和职业类型对消费预期有着直接的影响。收入水平和财富状况也深刻影响消费计划。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群体中,42%计划削减弹性消费,显著高于高收入群体。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