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年,AI 眼镜能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主要源于几大核心驱动力。技术层面,光波导、Micro-LED 显示、低功耗芯片等技术的突破,极大提升了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以前,眼镜显示效果不佳、佩戴沉重,如今技术进步让显示更清晰、设备更轻便。场景应用方面,其领域不断拓展。在消费级市场,可用于导航,出行时无需再低头看手机,路线指引一目了然;语言不通时,实时翻译功能打破交流障碍。专业级领域,医疗行业中,医生借助 AI 眼镜可实时获取患者病历与影像资料,辅助诊断与远程会诊;工业维修场景下,工人佩戴它能实现远程协作,查看设备维修指南,提高工作效率。
巨头的纷纷入局也推动了 “百镜大战” 格局的形成。Meta、小米、华为、三大运营商等企业,密集发布新品。Meta 与雷朋合作的 AI 眼镜自 2023 年 10 月发布以来,全球销量已突破 200 万台,2025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激增 200%。小米 AI 眼镜自 6 月 26 日开售,凭借亲民价格,标准版 1999 元、电致变色版 2699 至 2999 元,在京东开售 12 小时内销量破 1 万台,开售五日内销量更是突破万台,位居智能眼镜品类销量榜首。华为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在行业竞争格局上,当前已有 36 家厂商布局 AI 眼镜赛道,推出超 50 种产品。这些厂商大致分为三大阵营:一是 Meta、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大厂,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数据资源,在 AI 算法、内容生态等方面具有优势;二是华为、小米、星纪魅族等手机巨头,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品牌影响力与庞大的用户基础,能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三是雷鸟创新、Rokid、XREAL、影目等专注 AR 眼镜领域的企业,在光学显示、硬件设计等方面技术积累深厚,产品专业性强。
从市场表现看,头部品牌虽在销量与价格上形成分层布局,但市场热度显著。小米以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雷鸟凭借促销策略,如雷鸟 V3 在京东促销价 1799 元,Air 2 在天猫叠加补贴后仅 1473 元,618 期间全彩波导眼镜双平台销量 TOP1,市场占有率达 52%,销量同比增长 3.36 倍。Rokid Glasses 以 2499 元定价切入中端市场,8 月全球交定金订单超 30 万台。阿里、中国电信等 “生态型玩家” 也在加速渗透,夸克 AI 眼镜发布当日京东预约超 2.6 万人;天翼 AI 眼镜首发券后价 1499 元,借助运营商渠道快速拓展工业与消费场景。海外品牌中,Meta 持续发力,最近推出的 Oakley Meta 眼镜,相比雷朋 Meta AI 眼镜,电池续航时间更长,视频拍摄质量更出色,主要面向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市场反馈积极。
在 AI 眼镜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都有着各自的机遇。SoC 芯片与核心处理器作为 AI 眼镜的 “大脑”,占硬件成本 54%。国产芯片厂商在低功耗、端侧 AI 算力领域加速突破,受益于终端需求爆发。
光学组件与显示技术方面,光波导、Micro-LED 微显示屏是核心,决定着视觉体验与设备轻量化。
整机组装与代工环节,规模化生产需求推动头部代工厂订单激增,技术整合能力成为关键。
结构件与轻量化材料领域,随着产品迭代,钛合金、碳纤维材料需求增长,精密结构件厂商迎来机遇。
渠道服务与生态整合方面,传统眼镜零售商通过合作转型,解决验配与用户触达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