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唯一可直接转化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达到2200万吨,生物质颗粒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7%,位居全球首位。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目前拥有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站点约4500家,合计产能约5000万吨。然而,产业呈现明显的“小而散”特征,年产能在1万至3万吨的中小企业占比较大,规模化、品牌化企业数量有限。尽管如此,产业整体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至2024年间,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增长了175%。

在消费端,生物质成型燃料主要用于清洁供暖、绿色工业等领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凭借丰富的产量和政策推动,成为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的主要地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自2008年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适合国情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截至2024年,已制定各类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96项,涵盖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检测、工艺设备、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检验检测领域的标准数量最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尽管我国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标准占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检验检测领域。在新兴应用方式,如生物质气化、可持续性认证等方面,标准仍存在缺失。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对于规范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热压缩成型、冷压缩成型和炭化成型。其中,热压成型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艺,具有密度高、性能好、燃烧效率高等优点。但该工艺也存在原料含水率要求高、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冷压成型和炭化成型则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成型设备方面,我国拥有100余家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制造企业。螺旋挤压式成型机、活塞冲压式成型机和压辊式成型机是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设备类型。其中,环模压辊式成型机因其生产率高、能耗较低、产品强度高等优点,成为市场主流设备。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市场需求正呈现多元化拓展的趋势。短期内,生物质成型燃料主要用于清洁供暖、供热、工业等领域的燃料替代。随着电气化进程的发展,中长期来看,在难以电气化的航空航运领域,可持续燃料将成为生物质成型燃料发挥作用的主战场。

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需求将达到约5000万吨,产值超400亿元,带动上下游就业超30万人。到205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需求将达到近3亿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交易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众新燃绿色燃料电商平台的出现,为产业提供了一个集供求信息发布、购销、物流、仓储、金融、认证、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电商平台,企业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供需信息的精准对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绿色认证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的市场价值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绿色认证制度,产品在国际贸易和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限制。加快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