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首次清晰定义预制菜,即 “无防腐剂、工业化预加工、加热, 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将速冻面米、净菜、餐饮中央厨房自供品等排除在外。
从一组数据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预制菜市场的发展脉络。据公开数据显示,2025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 6173 亿元,同比增长 27.3%。
在购买预制菜的动机方面,“省时便捷” 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25 年,超 69.8% 的消费者表示选择预制菜是因为其省时省力的特点,虽然相比之前略有波动,但便捷性依旧是消费者选择预制菜的首要考量。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口味、健康、营养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费者不仅追求传统菜肴的口味,还渴望尝试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酸菜鱼、小龙虾、烤鱼等水产类预制菜在 C 端市场销量占比 27.6%,同比增速超 35%,成为增速最快的预制菜品类。低脂、低盐、高纤维等健康属性的预制菜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牛肉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 200 亿元,其高价值、高营养特性切中了当下消费者对养生健康和营养均衡的关注。
为贴合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预制菜企业纷纷发力产品创新和口味细分。不少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在食材偏好上,2024 年 “猪肉槽头肉乱象” 后,牛肉一跃成为消费者 “最常购买食材 TOP1”。具体来看,猪肉占一定比例,牛肉、禽类、蔬菜类、蛋类、虾类、鱼类等也各有其消费群体。在口味方面,重口味占据主导地位,麻辣味以较高占比位居榜首,远超其他口味。某品牌的麻辣牛肉预制菜,近期付款超 2000 单,成为电商平台销售 TOP1,有力地证明了这种食材与口味高偏好组合所具备的强大市场吸引力。
线上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为消费者获取预制菜信息的首要渠道,占比相当高。电商平台详情,推荐、美食类网站,App、生活分享种草平台等也在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线下渠道同样不可小觑,不少用户会关注 “货架商品及包装信息”,包装视觉设计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在营销沟通中,需要消除消费者的诸多顾虑。预制菜频频爆雷,是众多用户最大的担忧;售后无保障、重油重盐、有添加剂、价格贵、口感差等问题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而在强调产品价值方面,口味丰富、烹饪难度低、方便省时快捷、购买方便、价格便宜、食品安全有保障等因素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虚拟货架测试技术的应用,成本仅为传统线下测试的一部分,项目周期也大幅缩短,新包装在查看率、拿起率、购买率上相比现有包装都有显著提升。
在购买渠道方面,综合电商平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以往基本持平,连续多年排名最高。综合连锁超市、新零售门店、新兴社交电商等渠道的占比也在不断变化。其中,新兴社交电商占比显著增长。餐饮店、便利店等渠道的占比也有所提升。线下渠道具有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品牌曝光、贴近消费者抢占心智的优势。
从增量市场来看,下沉市场和 30 岁以上已婚有孩人群成为新的增长点。城市线级渗透从一线向二三线下沉,中年群体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婚育情况上,已婚有孩人群是核心消费群体。细分渠道偏好上,二三线城市对新兴社交电商的偏好高于一线城市;30 岁以上人群对中高端精品超市的偏好高于 18至24 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