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车路云一体化”是当下全球交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25年,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更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成,涵盖“车路云”各个方面,为设备制造、试点实验与跨域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持。测试应用更是从2016至2018年的小范围测试,到2019至2020年的先导区域测试,再到2021年至今的全城试点,逐步铺开。28个试点城市在标准搭建、路侧建设、云端建设与示范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外方面,美国在“单车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车路协同”仍处于小范围试验部署阶段。欧洲的“单车智能”相对保守,“车路协同”进展停滞。韩国则在公共交通领域快速推进辅助驾驶测试应用,同时“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部署稳步推进。日本的辅助驾驶应用进度缓慢,“车路协同”进展也处于停滞状态。总体来看,中国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建设部署与标准体系设计,领先优势明显。
“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涵盖了智能乘用车、智慧公共交通、智慧物流、交通综合治理以及交通大数据产业化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乘用车领域,通过为个人乘用车配备车联网终端,车辆的辅助驾驶和路线规划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交通事故率有望降低,民众的驾驶体验和出行效率显著提升。智慧公共交通方面,无人驾驶公交车和网约车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运营调度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通过云端统一调度,实现了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整合,推动了“出行即服务”(MaaS)的发展。
智慧物流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在路侧和云端系统的支持下,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能够在市区和产业园区安全运行,节约人力成本,实现高频次、高可靠、高效的物流揽件与配送。交通综合治理领域,利用云控平台强大的交通感知和分析能力,交管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堵点和事故点,动态调节信号灯,就近调度救援资源,疏导全局交通。
交通大数据产业化也是“车路云一体化”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对海量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构建OD矩阵,识别交通需求热点与堵点,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增容提供数据支撑。经过严格脱敏处理后的数据还可以进行交易,为车路云系统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在正常预期下,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将为全产业链带来7259亿元人民币产值增量,到2030年将增至25825亿元人民币。其中,车、路、云、图、网、应用分别贡献12807亿元、4174亿元、218亿元、778亿元、391亿元、7459亿元。
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带动了汽车制造、传感器、辅助驾驶、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人工智能、蜂窝通信与光通信、3S技术、网络安全等众多产业的协同发展。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融合,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传感器和通信技术企业则在车路云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企业为车路云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车路云的各个应用场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网络安全企业则保障了车路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车路云一体化”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它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经济维度上,“车路云一体化”将打开万亿市场,赋能创新发展与效率提升。在社会维度上,它将促进交通公平,助力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在环境维度上,它将缓解交通拥堵,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