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包装即饮茶和植物饮料的市场破局之道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包装即饮茶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4 年,中国即饮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5.6%。市场参与者众多,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既有康师傅、三得利等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牌劲旅,凭借广泛的渠道布局与经典产品,占据着 2 至 7 元的价格带,在大众市场中拥有稳固的地位;也有元气森林等后起之秀,通过品类创新与健康理念的植入,在 5 至 10 元价格带迅速崛起;更有伊利等传统乳业巨头跨界入局。

消费者对包装即饮茶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单纯的解渴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今,“让我心情愉悦” 成为消费者购买即饮茶的核心诉求,占比高达 65%。“放松心情”“口味好”“口感好” 等情感与感官体验相关的需求也名列前茅。消费者更加注重饮品带来的情绪价值与口感享受,而 “提神 / 解腻” 等传统功能属性则逐渐被边缘化。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包装即饮茶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在情感维度,品牌通过与潮玩联创、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等方式,赋予产品更多情感内涵。在健康功能方面,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益生菌等功能性成分成为趋势。

在风味创新上,品牌推出小众口味、文化特色以及季节限定产品。茶底偏好上,龙井和茉莉花茶最受欢迎,果茶中柠檬、葡萄等也非常受欢迎,奶茶奶基底以椰奶、脱脂牛奶为主。户外场景成为即饮茶消费的重要阵地,76% 的消费者会在出游或户外活动时饮用即饮茶。

随着大健康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植物饮料市场逐年稳步增长,预计未来 5 年仍将保持个位数增长。2025 年,70% 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内喝过植物饮料,相比 2024 年的 45% 有了显著提升。消费者对植物饮料的偏好已从 “被动健康管理” 升级为 “主动健康干预”,2025 年 79% 的消费者在无任何不适时饮用植物饮料,而 2024 年这一比例为 50%。

市场格局同样呈现多元化。

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推动植物饮料市场朝着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情绪压力等问题,都成为植物饮料的功能发力点。人参、薄荷、决明子、金银花、菊花、枸杞等功能性成分备受消费者关注。“中式养生水” 成为 “脆皮打工人” 的新宠,便捷养生直击他们的健康焦虑。但过去一年没喝过植物饮料的消费者中,有 41% 担心味道不好喝,存在药味、苦味等问题。一些品牌在产品研发上通过天然糖分、风味协同及跨品类搭配来改善口感,71% 的消费者偏好有甜味的植物饮料,其中 43% 选择低糖产品。一些品牌在营销端,通过 KOL 与用户口碑引导、线下试饮活动、小规格尝鲜包装等方式,降低消费者尝试及决策成本,60% 的人偏好派样试饮。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