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高校端来看,全国高校数量和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其中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576万人,本科毕业生533万人,硕博毕业生113万人。
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十年来,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数发展趋势呈现出新增与撤销并存的局面。2025年4月22日,教育部增设29个本科专业方向,如人工智能教育、舞蹈治疗、低空技术与工程等前沿领域,体现了高等教育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积极回应。这些新专业的设置,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也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学生端,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行为特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2025届高校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但他们也展现出较强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求职态度,主动关注雇主信息的比例显著上升。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雇主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官方招聘平台成为使用人数最多的渠道,但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影响力也不能小看。
毕业生在求职时,对雇主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关注薪资待遇,而是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职业培训等软性因素。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加注重个人职业成长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借助AI工具来提升求职效率,如优化简历、模拟面试等,这反映出毕业生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雇主在校园招聘中的实践情况,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招聘效果。2025年,雇主的校招持续时间分布较为广泛,从1至3个月到10至12个月不等。不同行业的雇主在招聘策略上也存在差异,计算机软硬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行业倾向于采用同一套招聘策略,而金融,投资,证券,银行等行业则更倾向于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招聘策略。
雇主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提升招聘体验,如在各大宣传渠道公布详细招聘流程、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提醒招聘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招聘效率,也增强了雇主品牌在毕业生心中的吸引力。雇主在校园招聘中的费用投入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部分行业如计算机软硬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校招费用与上年相比有所增长,而一些传统行业如房地产建筑、制药医疗等,则相对持平或有所减少。
在招聘渠道方面,线下校园宣讲会、各大高校的就业网站、学校举办的双选会等传统渠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招聘渠道,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雇主需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目标人群,合理选择招聘渠道,以提高招聘效果。
雇主在校园招聘中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和学校签订实习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讲座与研讨会等。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雇主提前储备了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