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时代央国企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发展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4至35周岁。这一群体在央国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5至35岁的员工占比接近60%,成为央国企的主力军。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贡献了超过60%的GDP、近60%的税费与利润,其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才需要具备一系列核心能力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麦肯锡的研究指出,高级认知、社交和情绪以及技术能力是未来职场的关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研也显示,分析性思维、职场韧性、领导力与影响力等成为未来职场的核心技能。世界银行强调,数字技能、社交和情感技能以及高级技术技能是未来应优先提升的必备技能。

具体来看,数字与数据素养成为未来职场人工作技能上最突出的变化。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职能,能否从数字和数据中获取宝贵的商业洞察并创造价值,将成为未来职场人的核心竞争优势。沟通协作与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成为未来职场人面对技术革命冲击时最有效的竞争护城河。整合式深度思考能力以及科技与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未来职场人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但现实情况是,青年人才面临着技能焦虑与学习现状的困境。尽管自2010年以来全球的整体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在线学习平台用户却持续增长,职场人对技能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ADP的调研结果显示,职场人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技能提升与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管理技能、社交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成为未来5年最重要的技能。超过50%的员工对雇主投资于他们的技能发展缺乏信心,年轻人实际上愿意接受培训,但企业提供的培训资源和机会却存在不足。

央国企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投入来看,相比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中国企业整体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差距显著。国内企业培训预算的近60%投向了管理者,而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的培训预算则超过60%用于员工的发展。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了央国企青年人才的培养效果不佳。

从培训效果来看,即便资源相对充足的上市中央国企,更多培训投入也并未带来员工满意度的显著提升。央国企在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错配。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培训仍然是最主流的线下培训形式,但这种培训方式难以满足青年人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求。现有的人才评鉴过于注重岗位的外在显性适配,对于人才深层潜力的关注严重不足,导致人才选拔过程中存在主观化与技术滞后的双重制约。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青年人才的成长需求,央国企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注重软技能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技术与数字驱动和游戏化测评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央国企将更加注重对青年人才的软技能和长期发展潜力的评估,通过技术手段和游戏化的方式,更全面、客观地了解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结合发达国家的历史规律和国家政策,未来央国企的培训资源将出现结构性调整,重点向员工倾斜。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的下降,企业将更加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中,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由于存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错配,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培训将被更科学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所取代,并逐渐成为未来央国企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流。沉浸式学习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任务,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