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每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同比增长超130%。

技术创新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中国在储能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不断升级,大容量电芯、浸没式液冷技术、构网型储能电站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其在储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96.4%。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也加速落地实施,多个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万千瓦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成功投运。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前沿技术也加速示范应用,为未来储能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其中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6亿千瓦时,占比22%,连续3年提升。全钒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产业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新型储能造价水平稳步下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约44%,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标价格较2023年同等规模降低约20%,这进一步提升了新型储能的市场竞争力,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其多重价值也逐步显现。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合计装机占比近90%。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新型储能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比2023年提升约300小时,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达221次,比2023年提升约59次。

标准规范是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2024年,共发布新型储能领域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检修试验、后评价等多个环节,为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