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在2025年的潮玩市场中,Labubu这只“丑萌”的小怪兽,凭借其独特的形象和强大的IP运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Labubu热潮”,成为潮玩界的“顶流”。
Labubu的形象由龙家升创作于2015年,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中的森林精灵,融合了北欧神话与东方美学,其独特的“丑萌”设计风格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2018年,泡泡玛特将Labubu推向市场,随后该IP不断推出新的系列,如森林音乐会、怪物嘉年华、精灵甜品等,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
从市场表现来看,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IP在2024年为泡泡玛特带来了30.4亿元的盈利贡献,占总营收的23.3%。2025年一季度,国内市场线下渠道同比增长85%至90%,泡泡玛特线下门店销量的暴涨也印证了Labubu的爆火。这种市场表现不仅在国内市场显著,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Labubu的海外市场持续扩张,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市场收入由2023年的10.7亿元上涨至50.7亿元,增长375%。其中,北美市场收入增长556.9%,仅次于东南亚市场。Labubu成功将中国潮玩的“盲盒机制”植入海外消费习惯,其柏林快闪店复购率达52%,远超当地潮玩品牌30%的平均水平。
品类拓宽也是Labubu成功的重要因素。自问世以来,Labubu相继推出了包括常规盲盒、大尺寸手办、毛绒公仔以及覆盖文具、服饰配件和多种周边衍生品在内的产业线。特别是自2022年Labubu搪胶毛绒玩偶上市以来,毛绒品类收入占比直线跃升,成为仅次于手办的核心品类,同时也是2024年年度爆品。
Labubu的IP潜力巨大,国家政策对潮玩产业的多维扶持成为其维持长期市场热度的关键助推器。
市场转变也为Labubu提供了发展契机。潮玩产业从“儿童玩具”向“成人情感消费”转型,国内市场消费潮流开始转向“情绪消费”,Labubu“叛逆感”的形象切中了当下Z世代的“反内卷”“反规训”的情感需求,为其持续释放商业潜能夯实了受众基础。据相关调研显示,艺术玩具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8%,潮玩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可观,Labubu有望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Labubu的热度趋势在2025年达到了高峰。百度热度指数显示,与Labubu相关的关键词如“拉布布”“泡泡玛特”等热度指数呈现爆发态势。6月9日,泡泡玛特百度双指达到峰值;6月10日,Labubu的资讯指数超;6月11日,Labubu搜索指数达到峰值;6月21日,Labubu单日资讯指数突破1472万,创下潮玩品类年度峰值。
在传播特点方面,Labubu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病毒式传播。微博上,明星晒娃引发粉丝跟风,热搜话题制造破圈效应。多位艺人在其社媒账号晒出Labubu照片,引发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讨论。抖音上,Labubu相关话题播放量惊人,如“Labubu”话题播放量达88.5亿次,“Labubu搪胶脸”播放量达3.7亿次。小红书上,Labubu相关话题呈现出“强社交属性、细分场景化、UGC内容驱动”三大核心特点,其话题生态以用户共创为核心,通过场景细分和社交互动将潮玩IP转化为生活方式符号。
Labubu的商业价值及其独特的社会现象成为舆论热议焦点。媒体普遍认为,Labubu的成功归因于其精准捕捉Z世代的情感需求,如“丑萌美学”带来的个性表达、盲盒机制激发的多巴胺刺激,以及社交货币属性。Labubu的“破圈密码”在于其通过盲盒带来随机惊喜,并在全球进行文化联动,得到了不少明星名人的喜爱认可。Labubu的外形设计融合了调皮、可爱、怪诞等特质,契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审美偏好。
市场热议中,社交渠道的讨论更具个性化和娱乐性。消费者基于个体独特的产品体验与情感交流成为互动主线,如“隐藏款”“出货”“剁手”等抽盲盒体验,以及“晒柜”“换娃”互动分享,外加“非酋/欧皇”调侃运气,让情感共鸣实现破圈。当然,吐槽品牌方的营销策略和二手市场溢价现象也是“独特”情感共鸣之一。
Labubu的爆火离不开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头部玩家和明星的参与起到了关键的“话题放大器”作用。头部玩家通过内容创作塑造消费风向,明星则借助粉丝经济放大IP价值。用户自发创作和社群的推动降低了参与门槛,让非潮玩用户因娱乐性而加入讨论。品牌联名赋予破圈动能,Labubu与其他品牌跨界合作,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市场热潮反哺话题热度,品牌方通过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性,黄牛和投资者推高二手价格,这种市场行为反向刺激了话题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