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了从能源到医疗、从交通到高端制造的多个领域。其中,可控核聚变装置无疑是高温超导材料的最大单一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高温超导材料在可控核聚变装置磁体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8%,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核聚变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而高温超导材料凭借其高载流能力、高磁场强度和低制冷成本等优势,成为实现核聚变装置小型化、高效化的关键支撑。
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科技竞赛”愈发激烈。美国、韩国、英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投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商业化示范堆并实现核聚变发电并网。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也极为迅速,一些商业化核聚变公司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推动了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长。
除了核聚变领域,高温超导材料在超导电缆、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超导电缆因其高输电容量、低损耗和节省建设成本等优势,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于城市配电网和输电走廊受限区域。
超导磁控单晶炉则凭借其在单晶硅生长过程中的优势,有望在光伏和半导体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传统的单晶硅生产采用直拉法,随着对单晶硅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热场控制方法逐渐面临瓶颈。而超导磁控技术通过在单晶炉中引入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热对流、降低氧含量,提高材料纯度和产能。
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则以其高加热效率、高均匀性和节能环保等优势,在金属加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相比传统加热方式,超导感应加热能够将电热转换效率提高到80%以上,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这一技术在铝、铜、镁、钛等金属加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高温超导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其市场空间也在迅速扩大。2024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2024-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3.9%。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投入。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随着商业化核聚变项目的推进,高温超导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攀升。据相关数据预测,2024至203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9.3%。超导电缆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市场规模接近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超导磁控单晶炉和超导感应加热装置领域同样前景广阔,2024-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0.2%和1000%。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全球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少数几家龙头企业主导。根据相关调研显示,全球厂商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上海超导与Faraday Factory Japan(FFJ),年产量已超过1000公里(12mm宽);第二梯队包括SuperPower、Fujikura、SuperOx、SuNAM、Theva、美国超导、东部超导和上创超导等,年产量数十至数百公里不等;第三梯队则包括MetOx、SupremaTape、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等公司,整体处于研发或样品供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