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AI来了,人会失业吗?”——这句问了十年的老问题,终于有了硬邦邦的数据答案。调研显示:AI非但没砸饭碗,反而把碗换成金边款。
在AI渗透最高的行业里,人均创收涨幅是低渗透行业的3倍。换句话说,同一家公司,用AI的同事比不用AI的同事,给公司多赚了3倍钱。
2022年ChatGPT3.5上线是个分水岭。那一年之后,最会用AI的行业从“效率吊车尾”直接变身“增长发动机”。软件出版、金融科技这些老面孔一马当先,连采矿、建筑这些“土得掉渣”的行业也悄悄把AI写进KPI。
“只有互联网公司才上AI?”——错!100%的行业都在扩张AI用量。采矿用AI筛矿脉,建筑用AI排工期,连楼下卖煎饼的大妈都在研究怎么用语音助手点单。AI不再是精英玩具,而是水电煤级别的生存工具。
数据显示,同岗不同命:同职位里,会AI的员工比不会的平均多拿56%薪水。去年这个数字还是25%,一年翻一倍。
做物流的、做客服的、做HR的,只要简历里出现“prompt engineering”“机器学习”,HR就肯多掏一半预算。稀缺是一回事,关键老板真觉得“值”。
很多人最怕AI一上来就“清场”。但数据显示。过去五年,AI渗透高的岗位数量涨了38%,渗透低的涨了65%。听着差距大?换个角度——两者都在涨。唯一掉量的只有两个职业:打字员和ICT技术员。其他岗位,连客服、出纳、码农都在增人头,只是增速放缓。
全球四分之一国家劳动力人口在萎缩,AI带来的“温和增长”正好对冲人口缺口,避免“活没人干”。
技能洗牌速度翻倍,AI岗位技能需求变化比非AI岗位快25%,今年直接飙到66%。例如过去律师助理靠手动翻文书,现在得会喂AI读卷宗,自己再判断逻辑漏洞。过去客服靠背话术,现在得懂数据看板,用AI生成的“客户情绪热力图”现场改剧本。
11个国家的招聘要求显示,发现AI渗透越高的岗位,越不卡学历。2019年要求本科学历的岗位占59%,2024年掉到44%。
原因不复杂:AI把专业知识“平民化”,会用工具就能上手;知识迭代太快,三年前的教材可能已过时;老板急着抢人,与其挑学校,不如挑项目经历。
一个冷知识:所有被调研国家里,女性比男性更集中在AI可渗透岗位。
好处是AI红利离她们最近;坏处是技能洗牌更快,一旦跟不上就被甩车。美国数据显示,女性实际使用AI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红利在眼前,先学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