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外骨骼机器人,这一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如今正悄然走进现实,成为科技赋能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研发的Man-Amplifier外骨骼,到如今各大企业百花齐放的产品矩阵,外骨骼机器人经历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艰难蜕变。早期的外骨骼机器人,受限于技术瓶颈,多以军用为主,如通用电气与康奈尔大学合作的Hardiman可穿戴式动力外骨骼,虽有宏大的构想,却难以实际应用。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I技术的成熟、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外骨骼机器人逐渐从概念走向实用,从军用拓展到民用,从医疗康复领域延伸至户外运动、工业助力等多个场景,实现了质的飞跃。
医疗领域是外骨骼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阵地。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导致下肢无力的患者,外骨骼机器人如同他们的“钢铁战衣”,帮助他们重塑行走能力,重拾生活信心。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70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250万人,存活的卒中患者中约3/4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养老领域同样受益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到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增长到14亿人。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动力,帮助他们更轻松地行走,减少关节负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汽车制造、物流仓储、建筑施工等行业,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工人减轻负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我国作为工业大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众多,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户外运动爱好者同样迎来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在黄山、泰山等景区,游客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爬山,体验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户外运动爱好者增强体能,减少受伤风险,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更加自由地探索。预计2026年全球探险运动参与人数将提升到13.6亿人,外骨骼机器人在户外运动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