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维保养护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53亿辆,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催生了对汽车维保养护服务的巨大需求,美容、养护、维修及改装等服务市场蓬勃发展。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体系不透明、售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的消费者画像显示,中青年男性是汽车维保养护消费的主力军。26至35岁的消费者占比44.54%,男性占比63.73%。这一群体对汽车的依赖度较高,对维保养护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调查中占比较高,达到53.15%,且多为中低收入群体,月收入水平在5001至8000元和8001至12000元的区间内。

调查结果显示,主流消费者的年消费水平在1000至3000元之间,占比50.63%。大多数消费者在汽车维保养护方面的支出相对适中,既注重车辆的维护保养,又对价格较为敏感。在维保养护的频次上,32.60%的消费者选择每季度一次,31.96%的消费者选择每半年一次,消费者对车辆的日常维护较为重视,倾向于定期进行保养,以确保车辆的良好运行状态。

在服务类型的选择上,汽车养护(如机油更换、滤清器更换等)和汽车维修(如发动机维修、刹车系统维修等)是消费者最常选择的服务项目,分别占比67.14%和58.42%。这反映出维保市场对预防性维护和故障修复的双重需求。在获取服务的渠道方面,52.67%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汽车维修连锁店,如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这些连锁店因标准化和性价比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小型修理店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32.56%的消费者选择附近的本土小型汽车修理店,小型修理店在便捷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尽管汽车维保养护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便捷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服务质量、价格透明度、维修效率等问题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41.38%的消费者认为服务质量或维修效果未达到期望水平,维修与养护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价格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34.37%的消费者反映在服务过程中遇到额外收费的情况,部分商家定价标准不够清晰,影响了消费者的决策体验。

维修效率方面,35.38%的消费者认为维修效率有待提高,部分商家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等待时间较长等情况。零部件品质问题也不容忽视,25.46%的消费者表示在维修过程中遇到零部件质量问题,部分商家可能因成本因素选用质量较低的零部件或替代品,影响维修效果,并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数字化服务在汽车维保养护领域的普及率较高,但消费者对其满意度却呈现出分化态势。在线支付和智能诊断工具是最受欢迎的数字化服务功能,消费者对便捷支付和高效诊断工具有很高的需求。但个性化推荐和服务评价等功能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这些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足,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消费者对数字化服务的满意度较为分化,87.85%的消费者表示满意,但仍有12.15%的消费者表示不满。在提升消费体验方面,70.58%的消费者认可数字化服务的作用,但也有29.42%的消费者认为其作用有限。数字化服务虽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内容不完善、数据安全性不足、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行业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汽车维保养护行业面临的最大痛点之一是信任危机。部分商家在维修过程中存在质量参差、信息不透明等情况,影响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最关注品牌信誉与用户评价,其次是价格优惠和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口碑、性价比和专业性是消费者选择服务时的核心考量因素。

行业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商家在服务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但由于监管力度不足,违规成本较低,导致这些不规范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在维保过程中主要遇到服务质量差、维修效率低和隐性收费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对行业的信任。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