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年上半年,网络舆论场风云变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从全国两会的召开到各类消费舆情的集中爆发,从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到公共安全事件的引发关注,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多元思潮的碰撞,使得网络舆论生态愈发复杂多变。
从时间维度看,2025 上半年社会热点事件分布相对密集,1 月至 7 月均有不同类型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1 月作为年初节点,热点事件涵盖公共安全、经济、科技与教育、文旅消费等多个领域,如演员王某在泰缅边境失联事件牵动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某车企 “停摆” 引发车主不满反映经济领域矛盾,DeepSeek AI 爆火与电影《哪吒 2》热映则分别成为科技、文旅领域的代表性事件。
2 月,民营企业座谈会聚焦经济发展,印度计划对华钢铁加征关税涉及国际经贸,“杭州六小龙” 爆火与考研名师英语成绩造假则持续推动科技教育领域舆情发酵。
3 月全国两会召开成为时政焦点,国内多地高中双休话题争议、Manus 发布 AI Agent 产品引热议,同时公共安全领域的爆燃事件与文旅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发舆论关注。
4 月至 7 月,美国网红 “甲亢哥” 中国行、特朗普 “对等关税” 政策、某地饭店火灾、618 大促、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等事件,持续覆盖文旅消费、经济、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时政等领域,形成 “月月有热点、领域全覆盖” 的态势。
从领域维度分析,科技教育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除 DeepSeek、Manus 等中国 AI 产品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讨论,展现技术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外,“杭州六小龙” 爆火、考研名师英语成绩造假、全国范围内高中生双休制争议等事件,也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公共安全领域则因重大安全事故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从 1 月的人员失联到 2 月的山体滑坡,再到 4 月的饭店火灾、6 月的烟花厂爆炸,公众对消防安全监管、应急疏散与救援保障的忧虑不断升温。文旅消费领域深度绑定假期节点与 3・15 等固定周期,既有《哪吒 2》、labubu 等 IP 展现全球传播势能,也有国补带动的消费热潮,同时景区承载能力不足、商家使用过夜水果切片、胖猫事件近百吨食物浪费等问题,暴露了行业发展中的短板。
2025 上半年网络舆论呈现出诸多新特征,首先是舆情导火索多元化与隐蔽性加剧。舆情事件爆发已超越单一突发事件范畴,常由细微个体遭遇或不合理现象迅速激化,部分事件初始形态不具备明显公共性,但经网络传播与公众解读后,深层含义被放大并引发广泛共鸣,呈现 “局部事件公共化” 特点。典型案例如 “高考季” 期间的 “高考移民” 相关争议,个案被赋予符号化意义,触发公众对教育领域的负面联想,推动舆情不断升温。
然后是议程设置主动权进一步 “下沉”。越来越多舆情事件由网民或自媒体首先曝光,普通网民代替当事人持续挖掘、发布信息,推动舆情向纵深发展。相较于传统媒体曝光、当事人主动发声的模式,如今网民通过信息揭露、投诉等 “专业化” 手段,成为舆情发酵的核心推动力量,使得舆论传播主阵地呈现出去中心化、快速发酵、半封闭圈层传播的特征。
再者是谣言与辟谣的博弈态势愈发复杂。一方面,谣言产生、传播及辟谣难度日趋增大,如 “自来水气味异常” 事件中,“粪水管接错引发污染” 的谣言与虚假 “警情通报”,借助公众恐慌心理和社交媒体裂变传播特性迅速蔓延;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低门槛普惠阶段,图文、音视频深度伪造成本趋近于零,“官方通报 + 伪造截图”“权威解读 + 合成音频” 等混合谣言频现,同时舆论传播 “语梗化” 趋势明显,如招牌禁令事件中,从 “红十字改绿十字” 发酵出 “消防车也改成绿色” 的不实信息,进一步增加了谣言治理难度。
回应及时性与透明度对舆情发展趋势起到关键 “左右” 作用。“回应空窗期” 会加剧谣言与阴谋论蔓延,削弱通报权威性;部分事件中的 “象征式” 补偿以 “低成本息事宁人” 姿态,让公众产生 “被冒犯” 感,反而激化情绪、引发次生舆情。反之,及时、准确、透明的回应能有效遏制谣言扩散,重建公众信任,避免陷入 “塔西佗陷阱”。公众关注焦点从单一事件转向行业深度审视,安全事故频发后,舆论不仅追究具体责任,更会反思行业技术标准、准入规则与监管举措,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安全管理与制度建设。
在技术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热点成为 2025 上半年舆论关注的重要方向,不仅推动平台生态演变与尖端技术革新,更促进跨国文化交流,拓宽中国故事全球传播渠道。
AI 领域的 DeepSeek、Manus 等产品火爆全球,其中 DeepSeek 作为国产大模型代表,被《人民日报》评价为 “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创新模式、路径的生动样本”,其成功表明中国正成为顶尖人才成长沃土与原创性创新策源地。文旅消费领域,《哪吒 2》电影票房破百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达 10.1 亿,讨论量 429.9 万;labubu IP 热度同样居高不下,#labubu# 话题 30 天阅读量 3.7 亿,讨论量 39.6 万,互动量 107.7 万,这些 IP 的全球传播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跨国文化交流形式更加多元,美国网红 “甲亢哥” 中国行、“TikTok 难民” 涌入小红书等事件,成为中外文化互动的缩影。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元素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舆论话题内容,更让中国创新成果与文化符号通过多元渠道走向世界,为跨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