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它们各司其职,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全方位的辅助。

康复机器人是老年人恢复身体功能的“好帮手”。它们通过精准的训练程序,帮助因疾病或意外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还能实时监测康复进度,为医生和康复师提供数据支持,助力老年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护理机器人则是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的“得力干将”。它们可以完成诸如大小便护理、身体洗浴、夜间翻身等繁琐的护理任务。比如智能护理床,能够根据老人的需求自动调整角度,方便老人起身、翻身,甚至可以自动完成洗浴过程,让护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老人的情感关怀上。护理机器人还能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报,保障老人的安全。

陪伴机器人是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贴心伙伴”。它们通过语音交互、情感识别等技术,与老年人进行互动,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无论是聊天解闷、播放音乐,还是提醒吃药、安排日程,陪伴机器人都能轻松搞定。一些陪伴机器人还具备健康监测功能,能够实时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为子女提供远程监护服务,让老年人在享受独立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 38 亿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约 66 亿元。随着人工智能、5G 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感器、AI 芯片等核心部件的日益成熟,养老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83 亿元。

在养老场景中,B 端(养老院、医院)和 C 端(家庭)都对养老机器人有着巨大的需求。B 端市场潜力巨大,养老机构和医院需要大量的康复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养老院为例,面对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智能护理机器人能够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降低了人力成本。C 端市场同样不容小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养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购买养老机器人来照顾家中的老人。据测算,到 2030 年,养老服务机器人总购置费用可能超过 2 万亿元,对应年产值规模有望超 4000 亿元。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养老机器人需求增长的首要因素。2024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3.1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失能人口规模逼近 5000 万人。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对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养老机器人能够提供全场景的服务,从康复训练到日常护理,再到情感陪伴,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为弥补人力缺口、优化养老质量的关键抓手。

护工缺口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养老机器人的需求。目前,我国持证养老护理员仅 50 万人,养老护理供给缺口高达 550 万人。而且,护理员还存在“高龄化”、30 至 50 岁年龄段结构性断档等问题。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养老机器人无疑是最佳的补充方案。它们不知疲倦,能够 24 小时为老人提供服务,而且服务质量稳定可靠,不会受到情绪、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养老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康复机器人领域,海外企业凭借早期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在高端医疗外骨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瑞士的 HOCOMA、美国的 Ekso Bionics 等企业,其产品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国内康复机器人企业则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优势,逐渐崭露头角。

护理机器人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国外企业如三菱重工、Cyberdyne 等推出了多种护理机器人产品,但在国内市场渗透率较低。国内企业则凭借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技术创新,推出了多种实用的护理机器人。如欧圣电气的第五代二便护理机器人,价格合理,功能实用,受到市场的欢迎。一些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如耐鼎机器人采用租赁模式,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陪伴机器人市场也一样。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产品形态多样。如美的的小惟机器人、优必选的优颐然机器人等,都具有情感陪伴、安全监护等功能。这些机器人通过语音交互、情感识别等技术,与老年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养老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硬件 + 服务 + 数据”的复合生态模式。这种模式衍生出了多种收费模式,如一次性买断、按月或年收取服务费、数据增值服务、使用时长收取服务费等。在 B 端市场,养老机构和医院更倾向于采用服务订阅模式,这样可以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时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一些康复机器人企业为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机器人租赁服务,按使用时长收取费用,既满足了养老机构的需求,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在 C 端市场,消费者则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一些企业推出了“硬件 + 服务”的套餐模式,消费者购买机器人设备后,可以享受一定期限的免费服务,之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继续订阅服务。这种模式既吸引了消费者购买产品,又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收入来源。同时,数据增值服务也成为养老机器人企业的重要盈利点。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行为数据等,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