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3D打印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的设备生产与服务提供,再到下游的广泛应用场景,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上游是3D打印产业链的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潜力。在材料方面,金属粉末(如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陶瓷粉末(如氧化铝、氧化锆等)以及工程塑料(如尼龙、PEEK等)是目前3D打印的主要原材料。这些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等,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核心零部件方面,激光器、振镜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供应稳定性对3D打印设备的性能至关重要。近年来,国产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一些企业在国内激光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这不仅降低了3D打印设备的成本,也为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游是3D打印产业链的核心枢纽,设备制造商和制造服务提供商在这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备制造商负责研发、生产各类3D打印设备,包括桌面级、工业级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下游不同用户的需求。全球知名的3D打印设备制造商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不断发力,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
制造服务提供商则利用3D打印设备为客户提供了从原型制作到小批量生产的全方位服务。这些服务提供商不仅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还能够通过优化打印工艺和材料选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游是3D打印技术的最终应用领域,涵盖了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疗、建筑打印、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部件的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汽车工业中,3D打印砂型模具革新一体化压铸,大幅缩短了设计验证周期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生物医疗领域,3D打印植入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骨损伤、颅板和脊柱融合器等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消费电子领域是3D打印技术的重要增量市场之一。近年来,一些科技头部企业纷纷加大3D打印技术的应用力度,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手机产品中采用了3D打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工艺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些企业也在部分产品型号中采用了钛合金零件,这些零件主要集中在手机中框、铰链以及手表表壳等部位。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消费级3D打印市场也在迅速崛起,从极客玩具逐渐走向家庭生产力。桌面级3D打印机以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逐渐成为家庭DIY、教育教具等领域的新宠。2024年,全球桌面级3D打印市场规模达5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可达209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3%。在中国,消费级3D打印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整机品牌商以及下游的消费品、教育、文创等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3D打印机出口总量约377.8万台,出口金额约12.5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