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年,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加速发展,上游零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中游整机企业加速出海,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2025年,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等国产化优势品牌进入“T链”,而短板环节如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等也在加速突破,有望在2025年达到40%的国产化率。这一进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2024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出海加速,主流企业纷纷设立海外销售主体,出海产品以服务、康复、教育机器人为主。
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全栈型企业、硬件型企业和软件型企业。这三类企业在产品力和市场力上各有优势。
全栈型企业如特斯拉(Tesla)和小鹏,具备全方位的产品力和市场力。这些企业不仅在硬件设计、制造方面表现出色,还在AI算法、软件开发上具有深厚积累。特斯拉的Optimus V2机器人预计在2025年量产5000台,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全栈型企业通常掌握着充足的研发资源、资金池和供应链资源,能够在研发、量产、商业化各阶段稳步推进。
硬件型企业如宇树科技(UNITREE)和傅利叶(FOURIER),在产品力上尤其在运控能力方面表现出色。这些企业以硬件制造为核心,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预计在2025年量产1000台,其在下肢运控能力上达到了较高水平,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硬件型企业通常在工业场景中具有较强的市场基础,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软件型企业如Agility Robotics和Magic Leap,其核心优势在于AI算法和决策能力。这些企业通常具有强大的科研背景,能够开发出先进的AI模型和算法。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在决策层产品力上表现出色,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拆解和执行。软件型企业通常能够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全栈型企业预计将在未来3至5年继续稳中求进,成为商业化元年的关键“破局者”。这些企业将通过“场景数据训练大模型+自定义产品配置+代工,自研”的模式,构建“具身智能生态圈”。特斯拉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商业化冲刺,围绕自有优势场景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硬件型企业将在技术方案冻结前获得客户的优先买单。这些企业凭借成本、制造和场景优势,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落地。宇树科技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小批量试制,通过提供高性能的硬件产品,满足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硬件型企业未来可能会向全栈型破局,关键在于突破软性实力。
软件型企业预计将在未来5至10年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这些企业将在AI全场景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下游细分应用赋能。Magic Leap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商业化交付,通过提供先进的AI工程化平台,为行业提供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