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3800万货车司机,依然是公路货运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保障着全国七成以上的货运量,撑起了经济命脉的畅通稳定。但他们的从业状况,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苦”与“盼”。
从年龄结构来看,36至55岁的货车司机占比高达84.38%,是绝对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有着11年以上的从业经验,驾驶技术娴熟,对货运行业了如指掌。但46岁以上货车司机占比逐年增加,35岁以下的司机却越来越少。行业对年轻从业者的吸引力不足,年轻一代对货车司机这份职业望而却步,可能与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稳定、职业风险高等因素有关。长此以往,货车司机队伍的“老龄化”问题可能会愈发严重,给行业带来潜在的劳动力短缺危机。
个体经营的货车司机占比超过六成,他们独立承担经营风险,一旦遇到货源不稳定、运费拖欠等问题,很容易陷入困境。而且,超三成的个体司机背负着车贷,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相比之下,受雇驾驶的司机虽然占比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但从业稳定性有所增强,他们主要为车队工作,收入相对稳定,不用为货源和资金周转发愁。这种经营属性的差异,使得货车司机群体内部呈现出不同的生存状态,个体司机的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货运平台逐渐成为货车司机找货的重要渠道,57.44%的个体经营司机借助平台寻找货源。不过,传统线下渠道依然不可或缺,65.06%的司机通过线下多渠道找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找货模式,已经成为货车司机的常态选择。一方面,数字货运平台为司机提供了更便捷、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线下渠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让司机们不敢轻易放弃。
货车司机的工作强度非常高,近四成司机月均出车天数在26天及以上,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个体经营司机,为了多拉快跑,常常牺牲休息时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身心疲惫。但与高强度的工作相对应的,却是并不理想的收入水平和满意度。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至8000元的司机居多,但个体司机为了获取这些收入,付出了更多的工作时间和等待时间。近八成个体司机反映2024年收入较2023年有所下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尽管货车司机的社会保障和参保比例有所提升,但仍有15.08%的司机未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疾病、意外等风险时,缺乏足够的保障。七成以上的货车司机患有职业病,长时间驾驶导致的颈椎病、腰椎病,饮食不规律引发的胃病,以及高血压、噪音性耳聋等疾病,时刻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拖欠运费是货车司机最常遇到的货运纠纷,占比高达75.77%。装卸车等待超时、押车纠纷、放空纠纷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纠纷的发生,往往与合同约定的不规范有关。而当纠纷发生时,大部分司机选择直接找发货人或收货人协商解决,找平台协商的也占一定比例,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司机却寥寥无几。
数字货运平台的兴起,为货车司机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六成的司机使用数字货运平台找货,平台的找货便捷性得到了司机们的认可。但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货主出价偏低、中介黄牛提成高、车辆太多司机抢单难、平台收费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机的利益。
“司机之家”的建设,为货车司机提供了便利和温暖。27.08%的司机使用过“司机之家”,其中车辆停放、热水、淋浴、短时休息等基础服务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司机们也希望“司机之家”能够增加应急救援、维保检修、医疗救助等服务,以满足他们在长途驾驶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司机之家”的收费服务,司机们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司机认为可以采取限时免费、超时收费的方式,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近六成的货车司机认为当前的营商环境不利于公路货运发展。货车进城限行时间长、高速公路收费偏高、公路服务区停车难休息难等问题,给司机的日常运营带来了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