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茶饮出海全景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年,中国茶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1 至 6月,国内茶饮品牌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表现不俗,但整体市场内卷化加剧。茶饮品牌间的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水果茶、奶盖茶等产品成为主流,创新空间有限。

资本对茶饮品牌的喜爱并未因竞争加剧而减弱。2024年,国内现制茶饮赛道融资情况显示,融资企业数和估算金额均保持高位,但品牌业绩却因内卷化而承压。为了获取市场新增量,茶饮品牌纷纷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不仅是产品出海,更是文化的输出。文化自信成为赋能茶饮品牌出海的重要力量。全球现制饮品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据37%的份额,而东南亚市场则因庞大的华侨群体、年轻人口结构和热带气候,成为茶饮品牌出海的首选地。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华侨规模庞大,且年轻人口占比超过50%,为茶饮品牌的推广提供了天然的文化共鸣和消费潜力。

在东南亚市场,茶饮品牌通过本地化策略迅速打开市场。例如蜜雪冰城针对印尼消费者嗜甜的偏好,推出榴莲椰奶冰,日均销量突破2000杯;茶百道结合当地水果特色,推出厚椰乳系列,降低柠檬茶的苦涩感,适配当地消费者对清爽风味的偏好。

东南亚市场是茶饮品牌出海的重要战场。2025年,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竞争格局逐渐清晰。低端市场以社区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学校、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场所,价格带在2美元以下;中端市场主要分布在中端商场,以办公室消费群体为主,价格带在2 – 5美元;高端市场则主要分布在高端商场,价格带在5美元以上。

茶饮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本地口味适配和本土原料融合。二是健康化升级风潮。低糖、低卡、原叶茶底产品逐渐受到关注,传统泰奶的“浓甜 + 人工色素”逐渐被消费者抛弃。三是产品个性化及定制化。品牌通过推出限定款、节庆主题产品,提升品牌吸引力。

欧美市场对中国茶饮品牌的需求也在增长。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居前。数据显示,英国消费者对传统红茶的接受度较高,但水果茶、绿茶等健康品类的崛起也不容忽视。美国市场则以咖啡为主流饮品,但奶茶店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2024年,美国奶茶店的市场规模达到743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0%。

在欧美市场,茶饮品牌通过健康化和社交化策略提升竞争力。2024年,美国市场对“milk tea”(奶茶)的搜索量同比增长300%,显示出奶茶在欧美市场的热度。

日韩市场对中国茶饮品牌的接受度较高。日本消费者注重原料透明和健康化,对有机认证、公平贸易的品牌更为喜爱。韩国市场则以年轻女性和都市白领为主,对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旺盛。数据显示,韩国消费者对绿茶(玉露)的喜爱度较高,而39岁以下人群对茶饮的接受度更高。

茶饮品牌在日韩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健康化与功能性需求。低糖、无糖、低卡路里饮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品牌通过推出“美容水替”等产品,锁定爱美人士的目光。二是高端化体验。品牌通过精致的门店设计和高端原料,提升品牌调性。

茶饮品牌出海,数字化赋能成为关键。通过数字化工具,品牌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

在运营方面,品牌通过智能点单设备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标准化与效率。一些品牌通过部署自动奶茶机,结合本地偏好预设出料比例,提升出餐效率。品牌通过大数据选址、智能库存管理等手段,优化供应链和运营成本。

茶饮品牌出海,营销创新成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些品牌通过IP合作、节日营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粘性。

节日营销也成为品牌出海的重要手段。例如一些品牌在印尼开斋节期间推出限定饮品,结合本土节日氛围,提升品牌影响力。一些品牌在马来西亚农历新年期间举办线下活动,邀请本土明星现场宣传,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