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金融健康报告2024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4年中国消费者金融健康状况呈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改善趋势。全国平均金融健康指数从2023年的55.4上升至59.3,金融健康指数处于”比较健康”和”非常健康”范围的比例合计增加了7.4个百分点。

这一改善看似与经济体感相悖——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股市增长均显乏力。但深入分析发现,消费者已主动调整行为应对经济挑战: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新增贷款显著下降。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居民户存款增长率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率,2024年9月同比增长率达12.3%。与此同时,居民户新增短、中长期贷款均降至五年低点,表明家庭借贷倾向发生根本转变。

“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选择增加储蓄、减少负债的保守策略。”报告指出,这种适应性调整虽可能短期抑制消费,但长期看将增强财务韧性。具体到各维度,财务韧性、投资未来和掌控力三个维度改善显著,其中对自己财务状况有较强掌控力的受访者比例从37%飙升至52%,增幅达15个百分点。

以”0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金融健康指数明显低于年长者,仅有38.2%的00后和41.4%的90后处于健康区间,远低于45.6%的总样本平均水平。

深层分析显示,年轻群体面临四大挑战:金融知识测试正确率比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失业率高出3.4个百分点;收入波动性更大;金融资产不足5万元的比例达21.6%,高出均值3.2个百分点。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他们在应急储蓄、债务可控度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年轻人普遍学历较高,但金融素养不足问题突出。”这反映出学校教育与现实金融需求的脱节。”报告建议加强针对年轻人的金融教育,特别是在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型风险防范。

城乡差距仍是突出痛点。乡村居民金融健康指数较好的比例仅为27%,比城镇低23.4个百分点,且有22.2%处于”重点关注”区间,是城镇的三倍。

具体来看,乡村居民在应急储蓄指标上表现最差,能支撑3个月以上生活费用的比例比城镇低26.4个百分点。乡村金融知识测试正确率仅为42.9%,落后城镇18.2个百分点;年收入低于3.6万元的比例达43.3%,高出城镇21.3个百分点。

职业维度呈现新变化:退休人员、自营劳动者和固定工作者金融健康较好,而灵活就业者和雇主表现欠佳。令人意外的是,今年雇主群体金融健康较好的比例降至与灵活就业者相当。

数据分析发现,雇主群体虽然收入和资产不处于劣势,但债务负担沉重——债务收入比大于35%的比例高达78.5%,比均值高出31.7个百分点。他们的金融知识水平反而较低,测试正确率比均值低14.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主在经营压力下,亟需债务管理和金融知识支持。

报告提出了三大改善策略:金融教育、行为助推和服务创新。数据显示,访问金融教育基地次数越多的用户,金融健康指数越高,其中24.2%的改善通过金融知识提升实现,8.5%通过投资行为优化实现。

行为分析发现,坚持长期财富管理规划的用户,金融健康较好的比例达72%,远高于未规划者的56.6%。即使在相同资产水平下,规划者的金融健康表现也更好。

金融健康的改善正在产生宏观经济效益。数据显示,金融健康较好的群体表现出更松弛的消费倾向——减少必需品消费的比例仅为6.9%,远低于”重点关注”群体的28.4%。在生活满意度方面,金融健康指数每提高1分,生活满意度提升0.01分。

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消费者展现出应对经济逆风的韧性,通过调整储蓄和负债行为改善金融健康。这种微观基础的夯实,将为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