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低空经济形态涵盖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以及由此带动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而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环节的贡献度较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低空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低空经济利用城市上空资源,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为城市交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低空经济具有长产业链、广辐射、强带动性,有望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传统应急救援与安防监管存在局限,低空飞行器响应快、覆盖范围广,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成为应急救援和安防监管的新方案。
资本的涌入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资本涌动,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39起,融资金额达321.04亿元。其中,无人机和eVTOL领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无人机领域,大疆创新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形成技术壁垒,初创企业多从细分领域切入,投融资事件中天使轮和A轮占比较大。eVTOL领域,2024年投融资金额达到89.7亿元,投融资数量达到27起,早期项目主导资本流向,种子轮至A轮早期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4.7%和78.7%。
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竞争格局鲜明且发展态势良好。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由航空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导,形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众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为辅的企业格局。
区域竞争格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构建城际“空中走廊”,推动交通一体化。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低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超400条航线,并建设枢纽型垂直起降场。珠三角地区,深圳通过立法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飞行商业化提供制度保障,广汽、小鹏等车企加速研发飞行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成渝地区以重庆为引领,探索差异化低空经济路径,联合四川打造跨省低空经济带,推动飞行架次年增长20%。
基础设施网络的全面铺开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加速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智能起降点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低空交通网络。
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航空器制造和运营服务,更通过产业融合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在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响应快,能够提升救援效率和巡检覆盖面。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药喷洒、农田监测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文旅消费领域,低空旅游、空中观光等项目逐渐兴起,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体验。低空经济还与物流、消防、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低空+”模式创新。
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上游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涵盖低空经济核心部分,下游则是产业融合应用。各环节相互关联、协同发展,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