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5年,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人才供需比仅为1.61,远低于新经济全行业的2.47。这意味着,在智驾和机器人领域,平均每3个岗位仅有5个人才竞争。

从招聘指数来看,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招聘指数增长了27.9倍,尤其是2025年2月,招聘指数较2024年2月增长了近15倍。3月招聘指数达到445,4月进一步攀升至550,同比增长高达1052.9%。

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北京以绝对优势位居人才分布榜首,然后是上海和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也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仍有差距。苏州、成都、武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的人才规模也较为可观。

在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仿真工程师成为最紧缺的人才,供需比仅为0.58,意味着平均每2家企业争抢1名人才。仿真技术在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对仿真工程师的需求极为迫切。

算法类岗位也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AI科学家,负责人、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算法等岗位的供需比均低于0.8。这些岗位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还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的平均月薪高达72173元。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纷纷开出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在智驾和机器人领域,平均月薪为52508元,比新经济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8.8%。AI科学家,负责人以平均月薪112394元位居榜首,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和AIGC算法工程师分别以72173元和68489元的月薪位列第二和第三。

除了高薪,企业还提供了丰富的福利,如股权激励、弹性工作、免费午餐等。这些福利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华为、大疆等企业在招聘中不仅提供高薪,还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人才。

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具有鲜明的特征。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0.51%,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35.13%,博士研究生占比4.11%。该领域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从专业背景来看,计算机类专业占比26.56%,机械类专业占比21.88%,电子信息类专业占比10.31%,显示出理工科背景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工作经验来看,5年以上从业者占比达到70%,其中10年以上经验者占比14.69%。智驾和机器人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该领域也吸引了大量跨行业的职场人士,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多元的背景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从业者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和较大的压力。根据调研,从业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的比例达到67.19%,其中研发与技术岗位的加班现象最为严重。从业者压力评分达到7.2分(满分10分),项目进度紧张、业绩考核压力和个人技能焦虑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高强度的工作和较大的压力也导致了较高的人员流动率。智驾和机器人从业者的平均跳槽周期仅为1.51年,其中29.06%的从业者已经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在机器人公司,这一比例更高,达到36.67%。企业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员工的留存和发展。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