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GTC 2025大会演讲全文实录:AI工厂、机器人革命与算力的未来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黄仁勋在演讲中强调,AI正从生成式迈向推理和代理式的新阶段,而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与上一代Hopper架构相比,Blackwell在推理性能上实现了高达40倍的提升,部分场景甚至达到900倍。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功耗下,算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为AI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AI工厂将大规模生产Token——人工智能的基本构成单元,驱动各种智能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Blackwell架构的潜力,英伟达推出了NVLink 72高速互联技术和Dynamo分布式推理服务库。NVLink 72实现了GPU之间的无缝高速互联,可以将成千上万的Blackwell GPU组合成一个巨型GPU,突破算力瓶颈,实现真正的规模化扩展。Dynamo则负责智能调度和优化AI工厂的资源,确保高效运行,并能灵活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载,堪称AI工厂的“操作系统”。

机器人领域一直是AI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在GTC 2025大会上,黄仁勋宣布了一系列与机器人相关的重大发布。英伟达发布了Omniverse(物理AI的操作系统)、新一代世界基础模型Cosmos、Newton(与DeepMind和Disney Research合作开发的物理引擎)以及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基础模型Isaac Groot N1并开源。这些技术的发布,标志着机器人革命的加速到来。

Omniverse作为物理AI的操作系统,能够控制场景中的机器人和环境,而Cosmos则能生成无穷无尽的虚拟环境,为机器人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Newton物理引擎则专注于训练机器人的精细操作、触觉反馈和动力学控制,为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的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Isaac Groot N1的开源,更是为全球的机器人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解决劳动力短缺等社会挑战。

黄仁勋在演讲中还预告了Rubin平台,作为Blackwell的继任者,Rubin将在2027年问世,再次带来跨越式的性能提升。Rubin平台将采用NVLink 576技术,实现更惊人的互联规模,并使用HBM4e内存,进一步提升带宽和容量,为未来的AI应用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撑。

英伟达还展示了其强大的CUDA-X库生态系统,涵盖了从物理学、生物学到量子计算等各个科学领域,以及包括cuPy、cuLitho、Parabricks、MONAI、CUDF、Warp等海量软件库,构建了完整的AI软件基础设施。英伟达强调“软硬一体”的战略,不仅提供强大的硬件,更提供丰富的软件工具和平台,降低AI开发门槛,加速AI应用的落地。

黄仁勋指出,人工智能正渗透到各个行业,从云服务、企业IT、汽车、机器人,甚至到电信基础设施,AI将无处不在。英伟达正在与各行业巨头合作,例如通用汽车、思科、T-Mobile等,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以自动驾驶为例,英伟达与通用汽车合作,打造未来的自动驾驶车队。英伟达提供了训练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自动驾驶计算机以及整套软件栈、模型和算法。通过NVIDIA Omniverse和Cosmos,英伟达加速了自动驾驶系统的AI开发,实现了从端到端的可训练性。模型蒸馏、闭环训练以及合成数据生成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场景,为更安全的出行奠定基础。

在数据中心领域,Blackwell架构的全面量产标志着AI工厂时代的正式到来。新的计算节点相当于以前的8-GPU HGX,再加上CPU的合体,能够装进一个机架里,形成一台超级计算机。这种极致的“scale up”方案,带来了运算量、内存带宽的惊人提升,为推理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