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4年,汽车经销商的人员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据数据显示,4S店的平均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64人减少至2024年底的58人。其中,新能源独立品牌店面平均人员数量为51人,而燃油车品牌门店人员数量为61人。

售后部门人员占比有所增加,而管理人员占比则相应减少。这表明经销商在经营策略上更加注重售后服务的质量,试图通过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来增强客户粘性。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良好的售后服务往往能成为留住客户的关键因素。

2024年,汽车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在“两新政策”的拉动下,汽车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经销商的销售目标完成情况好于上年。近五成经销商完成了年度目标,而2023年度该占比不足30%。

尽管亏损面较2023年有所收窄,但仍有39.7%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盈利占比为45.3%,持平占比19.0%。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经销商的盈利状况稍好,盈利占比达到50%,亏损占比为27.1%,持平占比22.9%。

价格倒挂是2024年汽车经销商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这意味着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需要以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导致新车销售利润大幅下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销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但这种策略虽然能在短期内刺激销量,但却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特别是在价格战持续激烈的背景下,降价车型和降价力度均大幅增加,新车销售利润进一步承压。这对经销商的资金链和盈利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2024年,汽车经销商的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及利润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新车收入占比大幅下滑,而金融保险业务及二手车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相对明显。售后服务收入占比也有所提升。

在利润结构方面,新车销售利润占比进一步下滑,而售后服务、金融保险和二手车业务的利润占比则相对稳定。经销商在努力通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拓展金融保险业务和优化二手车业务流程来弥补新车销售利润的不足。但这种业务结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销商在人才、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进行长期投入。

面对经销商的经营困难,厂家普遍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红包补贴、降低销量目标、放开考核等。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有61.2%的经销商获得了厂家的红包补贴,54.5%的经销商享受到了降低销量目标的优惠,55.6%的经销商得到了考核放宽的待遇。

厂家的这些帮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提升了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但这种帮扶并非长久之计,经销商自身仍需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经销商售后服务的零服吸收率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来看,经销商售后服务零服吸收率为62.2%,而新能源品牌门店的零服吸收率仅为24.7%。

为了应对盈利状况不佳的挑战,经销商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部分经销商将维修车间部分面积出租给新能源汽车自营品牌,以覆盖本店的部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门店开始接受其他品牌车辆入店保养维修,通过拓展业务范围来增加收入来源。一些大中型经销商集团还通过建立钣喷中心、共用维修场地设备人员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售后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二手车业务一直是汽车经销商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但2024年二手车业务的发展却面临诸多困境。尽管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了二手车的车源供给,但新车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二手车需求不足。二手车业务还面临着缺少专业人员、历史车况信息不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二手车业务的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经销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快库存周转,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另一方面,加大二手车补贴支持力度,提升二手车业务的吸引力。

2024年,新车金融渗透率接近70%。这一数据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厂家金融政策的加码以及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新车销售优惠与消费金融挂钩,也成为推动金融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险问题却逐渐凸显。据经销商反馈,有10.2%的经销商遇到过新能源新车投保遭拒,16.1%的经销商遇到过新能源车续保遭拒的情形。新能源汽车在保险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保险公司不愿做新能源车险、不做网约车保险、出险次数较多、新能源车赔付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也给经销商的销售工作带来了困难。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