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销量飙升至1089.9万辆,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装车率达到了66.4%。智能驾驶功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而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则更为激烈。华为、小鹏、理想、极氪、小米等品牌纷纷推出“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功能,试图通过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从市场趋势来看,24万以上车型成为智驾竞争的主战场,4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凭借L2+高阶智驾功能进一步巩固了其高端市场定位。8至24万价格区间的车型也在加速智能化下沉,智能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实现了翻倍式增长。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推动市场增长和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驱动力。
在技术路线方面,无图方案正逐渐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主流趋势。特斯拉、华为、小鹏、理想等车企正在积极推进无图方案的研发和落地。与高精地图方案相比,无图方案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和强实时性的优势,能够更快适应城市道路情况的变化。但是无图方案也面临着感知能力要求高、技术成熟度较低等挑战。
尽管如此,用户对无图方案的接受度较高,部分用户认为“感知+地图”的混合方案能够更好地平衡安全性与适应性。
用户对“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的体验感受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71%的用户对该功能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智能化水平高,能够减轻驾驶负担,提升便捷性和驾驶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有15%的用户对技术成熟度表示担忧,认为其过度营销,夸大宣传,对无图智驾及端到端技术的实际效用持悲观态度。
在具体场景中,用户对高速、城区和停车场三大场景的关注度较高,但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需重点优化。例如,在城市道路场景中,用户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环境复杂,对系统的实时决策能力要求高。而在高速场景中,尽管通行效率表现最佳,但安全性表现却显著不足,因为高速场景对错误的容忍度极低。
用户对泊车场景的体验感受也较为复杂。尽管部分用户对泊车效果表示满意,但也有不少用户认为泊车效率较低,系统在识别不规则车位时表现不佳。这一问题在地下停车场等复杂环境中尤为突出。
在品牌表现方面,鸿蒙智行、小鹏汽车和极氪汽车成为用户讨论的焦点。鸿蒙智行的用户认为,其驾驶安全性有待提升,而通行效率表现尚可。小鹏汽车的用户则对安全性担忧最为强烈,但通行效率表现较好。极氪汽车的用户则普遍认为驾驶策略偏保守,导致用户安全性感知高、舒适性表现较好,但通行效率较低。
从具体场景来看,鸿蒙智行用户对泊车体验最为不满,其次是变道和进出收费站,过闸机场景。小鹏汽车用户认为转弯和进出收费站/过闸机场景表现较差,而泊车体验相对较好。极氪汽车用户则对转弯场景体验不佳,紧急避险方面满意度也较低。
不同品牌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用户体验也因此而有所不同。车企需要根据用户反馈,针对性地优化特定场景的驾驶体验,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关注全场景智驾的用户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征。从性别来看,男性用户占比超过七成,显著高于女性用户。从年龄分布来看,90后用户为主要群体,占比超过五成,其次是80后和00后。年轻一代对新技术的关注度和兴趣更强。
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用户对智驾技术的关注度更高,而华中地区的用户体验最佳,满意度较高。相比之下,西南地区用户虽然整体满意,但因地形复杂,部分路段表现不佳,用户期待进一步优化训练。东北和西北地区用户对全场景智驾的兴趣有限,更关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