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在复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全年票房达到425.02亿,位列全球第二,观影总人次再次突破10亿,预估观影总人口达4.3亿。但这一年的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从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到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格局。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总基数达到4.3亿。但观众的观影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57%的观众全年只观看一次电影,而80%的预售票房下降,大盘八成票房来自放映当日临场购票。观众的观影决策更加依赖于口碑和即时兴趣,而非提前规划。首周票房份额降至34%,口碑噪声让观影决策更加后置,电影生命周期延长,优质口碑成为影片低开高走的关键。
观众的娱乐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33%的受访者仍将影院观影作为每月消费最多的娱乐方式,但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观众在娱乐、外出就餐等方面的支出减少,线上“刷短视频”的频率持续上升,线下娱乐消费频率先整体降低。
2024年,全年六成票房由档期贡献,汇集全年半数热门电影。热门档期如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依然是票房的主要来源。其中,春节档8天的票房贡献了三四线城市全年25%的票房,下沉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非档期大盘日均票房仅为0.7亿,且有持续下降趋势。在热门档期之间,出现了长达73天无国产新片票房破亿的空窗期,非档期市场比较冷清。
短档期在2024年表现亮眼,占全年票房的35%,32天新获148亿。元旦档、清明档、五一档等短档期均创历史最佳战绩。但这些短档期的成功也依赖于影片的热度和口碑。
喜剧片在2024年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类型,贡献了全年36%的票房。但感官刺激类影片如动作、科幻、犯罪等类型的供给和票房贡献均明显下降。情感共鸣类影片票房占比升至59%,观众追求情感深度和故事性。经典作品的重映也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重映影片年票房超5亿,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女性观众比例达到58%,两性评价差异放大。2024年有25%的电影,女性与男性观众评分差异明显,这一比例在去年是15%。女性题材佳作在热门档期与非档期均有出色表现,显示出女性观众市场的潜力。
2024年,81%的影院年票房不足500万,影院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影院直播等模式推动了创新。特效厅成为影院经营的一大亮点,2.7%的场次贡献了7.2%的票房,年票房超30亿。
电影发行方也在积极调整策略。2024年有25%的电影发行方主动下调最低结算价,让利观众,显示出市场对价格敏感度的提升。观众月均娱乐消费低于500元,73%认为50元以上的票价“太贵”,观众对价格比较敏感。
2024年,进口片票房占比升至21%,多部影片表现超出行业预期。出进口片在内容质量和创新上出现优势。国产片则在数量和类型上占据主导,但在票房贡献上仍需提升。
国产片与进口片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国产片在特效厅的表现不断提升,但在类型供给上仍需优化,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