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中国短剧行业正式迈入 “融合 + 精品” 发展新阶段。在 6.26 亿用户的流量加持下,这个即将突破 677.9 亿元规模的赛道,正从单纯的娱乐内容载体,转变为品牌营销的核心战场。从电商大促的流量引擎到全年龄段的情感连接器,短剧营销正以 “短平快、高转化、强共鸣” 的独特优势,重构品牌与用户的沟通逻辑。
短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为营销提供了坚实的流量基础。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已从粗放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规模与用户体量的双重突破,让营销价值持续释放。
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 504.4 亿元,同比增长 34.9%,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短短几年间,短剧市场规模实现数倍增长,其背后是用户娱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在碎片化时间里,用户需要更高效、更具沉浸感的内容消费体验。
这一增长曲线与品牌营销需求高度契合。当传统广告触达率持续下滑,短剧以 “内容即广告” 的形态,成为品牌突破流量瓶颈的新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 6.26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55.8%。这意味着每两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短剧观众,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品牌提供了广阔的触达空间。
用户结构的多元化的是 2025 年的显著特征。18至30 岁用户占比 42.5%,作为互联网原生代,他们是短剧消费的绝对主力,也是品牌年轻化营销的核心目标;40至59 岁用户占比 36.7%,这一群体消费能力稳定,成为品牌拓展中年市场的关键抓手;60 岁以上用户占比达 15.8% 且持续增长,“银发剧场” 场景逐渐成型,为养老、健康、家居等品类提供了精准营销场景。
从地域分布来看,三线以下城市用户占比 65.1%,主导下沉市场。这部分用户时间充裕、互动意愿强,对性价比产品需求旺盛,与短剧 “接地气” 的内容风格高度匹配。而在海外市场,美国已成为短剧出海的核心阵地,贡献了 50% 以上的海外收入,东南亚、中东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为品牌全球化营销开辟了新路径。
短剧的 “强成瘾性” 特征的是其营销价值的核心支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 101 分钟,接近即时通讯应用,这意味着品牌有充足的时间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
2025 年,“电商 + 短剧” 已从创新尝试升级为行业标配。品牌与平台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广告植入,而是通过剧情定制、链路打通、节点联动等方式,构建 “边看边买” 的营销闭环,让流量直接转化为销量。
电商大促节点已成为短剧营销的 “主战场”。陆续播出、交替更新,实现对目标人群的轮番触达和高频渗透,这种批量投放的模式,相比单部短剧更易形成独占印象,快速打造活动热度。
2025 年的短剧营销,早已跳出 “产品露个脸” 的初级阶段,进入 “剧情共生” 的深度融合模式。无缝植入家庭共情、都市职场、婚姻爱情等题材的短剧,让品牌功能与剧情发展自然契合。
短剧营销的核心优势在于 “短链路转化”。2025 年,平台已打通 “短剧内容 – 互动种草 – 搜索下单” 的全链路,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通过挂载的转化组件直接跳转至商品页面,实现 “边看边搜”“看完即买”。
用户观看短剧时,遇到感兴趣的产品可直接点击屏幕上的挂载链接,跳转至直播间;主演开启的直播陪看模式,在分享幕后趣事的同时,可实时引导用户下单,进一步放大转化效果。这种闭环模式让流量不流失,从曝光到转化的路径被压缩至最短,大幅提升营销效率。
短剧营销的竞争,本质是内容的竞争。2025 年,“粗制滥造” 的短剧已被市场淘汰,精品化成为行业共识。品牌纷纷联合头部演员与优质厂牌,通过高品质内容提升营销质感,实现品牌形象与转化效果的双重提升。明星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短剧的关注度,更增强了品牌的信任背书。
优质内容的产出离不开专业厂牌的支撑。2025 年,品牌短剧合作的对象已集中于行业头部厂牌,这些厂牌拥有成熟的制作经验和内容把控能力,能够确保短剧在 “爽感” 与 “质感” 之间找到平衡。
短剧题材的不断拓宽,让品牌营销的适配性更强。2025 年,短剧已从单一的 “甜宠”“逆袭” 题材,拓展到家庭共情、青春励志、奇幻志怪、都市职场、婚姻爱情等多个方向,同时深度挖掘社会议题,涵盖职场 PUA、重启人生、女性成长、银发困局等热门话题。
随着短剧营销的规模化发展,品牌不再满足于 “凭感觉” 投放,而是追求更精准、更高效的营销效果。2025 年,短剧营销已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通过科学选剧、智能投放、效果量化等机制,让营销成为一门可预测、可衡量、可复制的 “科学”。
头部平台已构建起 “投前科学选剧” 机制,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短剧的题材潜力、演员热度、制作团队实力等维度,提前预判剧集的传播效果。这套体系让品牌摆脱了 “赌爆款” 的困境,能够根据目标人群画像,精准匹配适配的短剧内容。
品牌营销的核心诉求是 “可衡量的效果”。2025 年,短剧营销已建立起 “投后量化效果” 的完整机制,通过多维度数据指标,全面追踪营销效果。
平台会为品牌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包括剧集的曝光量、完播率、互动率等内容指标,以及点击量、加购量、下单量、复购率等转化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品牌能够清晰了解每一分营销费用的去向与回报,精准计算 ROI。这些数据还能反哺后续营销决策,帮助品牌优化选剧方向与植入方式,形成 “投放 – 分析 – 优化” 的良性循环。
短剧营销的价值不仅在于即时转化,更在于长期的人群资产沉淀。2025 年,品牌已从 “单次投放” 思维转向 “长效运营” 思维,通过短剧营销积累高价值用户资产,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R3 人群(深度兴趣用户)已成为短剧营销的核心目标。这部分人群互动意愿强、购买力强劲,是 GMV 的核心贡献者,同时对品牌信任度高,是忠诚客户的 “蓄水池”。
短剧的内容特性使其在获取 R3 人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连续、强情节的叙事,短剧能长时间锁定用户注意力,让用户与角色、品牌建立深度情感连接;剧情悬念能够有效引导用户进行搜索、收藏、评论等互动行为,自然沉淀为深度兴趣用户;而无缝衔接的转化链路,能快速将这些人群转化为消费者。数据显示,短剧营销获取的 R3 人群,后续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出 50% 以上,成为品牌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
短剧的 “强分享欲” 特征,使其能够实现自发的社交裂变。2025 年,优质短剧的社交裂变已成为品牌扩大人群覆盖的重要途径。
精彩的剧情、戳心的话题、明星的加持,让用户愿意主动将短剧分享至社交平台。这种社交裂变不仅能带来免费流量,更能触达核心用户的社交圈层,实现 “用户带用户” 的增长模式,让人群资产持续扩大。
短剧已成为品牌跨场景运营的重要纽带。2025 年,品牌通过 “短剧 + 直播 + 商城” 的联动模式,实现对用户的全场景触达与深度运营。
用户在观看短剧后,可通过转化组件跳转至品牌直播间,参与互动抽奖、领取优惠券,进一步强化购买意愿;直播间的用户又可被引导观看相关短剧,加深品牌认知;而商城的商品页面也会推荐相关短剧内容,形成流量闭环。这种跨场景联动让用户从 “内容消费者” 转变为 “品牌参与者”,持续深化与品牌的连接,最终沉淀为忠诚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