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军用无人机发展趋势、我国出口现状及相关企业分析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军用无人机正逐渐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无人化制空利器”。从功能用途上看,其可细分为协同空战无人机、长时察打无人机、特种任务无人机及战术作战无人机等。其中,协同空战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自主执行多任务,依赖数据链;长时察打无人机则以大中型、长航时、中高空侦察,察打一体为特点,广泛应用于各国军事行动中。

2025年,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成为主流。美国空军自1981年提出多种作战理念,从“分布式敏捷作战”到“全域智能联合作战”,再到“有人,无人协同空战”,现代空战理念从单一维度向多域融合、从机械协同向智能联动的深刻变革。我国也在积极探索这一领域,以有人平台为核心,无人机作为“增强手段”,而非追求完全自主作战,推进“无人机协同通信标准”,提升协议统一率,以适应未来战场需求。

另一方面,低成本化发展成为必然。这一现象在军用无人机领域也有所体现。低成本小型无人机的大量列装,能够形成规模优势,通过“蜂群”协同作战,实现对敌方的压倒性作战效能。例如在乌克兰战场上,FPV无人机以其灵活性、低成本和精确打击能力,成为改变战场态势的重要工具,其采购量从2023年的数千架,到2024年的150万架,再到2025年计划采购量的450万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我国军用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出口现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无人机军贸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及南亚等区域。其中,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联酋成为我国军用无人机的主要进口国,2010至2025年3月交付TIV占比分别为29%、19%、12%。这些地区对军用无人机的需求旺盛,我国的翼龙与彩虹系列无人机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成为这些国家的首选。

从出口机型来看,翼龙与彩虹系列无人机是我国军用无人机出口的主力,断层领先。2010至2025年3月,Wing Loong-2以87架交付量位居榜首,占主导地位,占比24%;CH-3为81架,占比22%;CH-4B交付量67架,占比18%。这些无人机在侦察、监视、目标定位、精确打击等方面表现出色,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集团为主,民企参与的格局。在主机厂方面,航天电子、洪都航空、中航沈飞、中航成飞、中无人机、航天彩虹、纵横股份等企业各具特色,涵盖了从侦察到作战、从高空长航时到低成本小型无人机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在零部件领域,佳驰科技、光威复材、中简科技、航发动力、宗申动力、航宇科技等企业为无人机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企业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隐身材料、动力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为无人机的高性能、轻量化、隐身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