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已达3.1亿,占总人口比重22%。这一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与8500万残疾人、44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以及近3亿慢性病人一起,构成了电动轮椅等出行科技产品的主要需求市场。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5年4月底,适老化产品总量达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今年1至4月,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其中助行产品新增0.6万种、同比增长1032.1%。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电动轮椅深度融合,使其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精准指令识别和多样化功能拓展,如站立、平躺、远程操控、健康监测、自动避障等,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
银发人群出行科技产品主要分为辅助站立行走器械、智能轮椅和智能代步车/福祉车三大类。
辅助站立行走器械包括拐杖、助行器、站立架等,用于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进行日常活动。随着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这类器械已逐步走向规模化。慢性病患者对辅助行走站立器械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调研研究,临终前失能老人的发展顺序是由下肢到上肢,辅助行走站立器械可以帮助患者在临终前的下肢失能阶段恢复一定的移动功能,增强患者对个人生活的掌控。
智能轮椅作为出行科技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以电池为能源、通过电机驱动,专为行动不便人群设计,能够增强用户的独立性、减少体力消耗、提高移动性和安全性。
智能代步车和福祉车在医疗场景和旅游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祉车设计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配备了轮椅通道、可旋转座椅等功能,方便老年人上下车,满足他们对更便捷、更舒适的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轮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有超过100家轮椅制造商,其中过半参与者有能力制造电动轮椅。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头部公司由于竞争原因采取低价降价策略避免订单流失。电动轮椅制造有一定门槛,需厂家获得二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才可生产制造,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同质化产品。
未来,辅助站立行走器械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形成头部企业出海趋势与产品智能化趋势。国内厂商在智能拐杖领域创新活跃,2018 至 2022年中国智能拐杖类器械有效专利量增幅达到274.60%,年复合增长率为39.12%。随着辅助行走站立器械出口量增加,出海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