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能力的持续跃升更是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底,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注册用户总数超过6亿,多款大模型产品性能位于全球前列人工智能正广泛应用于政务、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领域,从智能客服解答群众疑问,到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再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服务优化。

区块链创新应用提质增效,加速融入货物运输、贸易、制造、能源、政务等重点领域,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为例,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电子码跨地域应用可信度,压缩办理时限,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

我国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创新资源与高端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效应,推动了数字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开源生态体系的持续完善,让我国在全球开源软件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秀开源项目不断涌现,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与合作机遇。

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积极推进,也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发布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数字产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信息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为信息化赋能千行百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总数达425.1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71%,300多个城市实现5G-A网络覆盖。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让人们的通信体验更加畅快,更为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在工业生产中,5G网络支持下的远程设备操控、生产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交通领域,5G助力车联网发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为未来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提质扩面,进一步释放了数据要素的价值。2024年我国年度数据生产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累计数据存储量达2.09ZB,同比增长20.81%。数据标注成为新兴产业,7个数据标注基地加快建设,数商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这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工智能训练、大数据分析等提供了丰富的“燃料”,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智慧农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实施相关指导意见与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加速融合,智能农机加快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2.7%、65.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2万亿元,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5G工厂、智能工厂,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服务业数字化有力拉动消费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23万亿元,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网络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普惠效应持续释放,让数字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2024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数字健康服务资源扩容下沉,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市县,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这些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无论是偏远山区的患者通过远程医疗获得大城市专家的诊断,还是人们通过医保码轻松完成就医结算,都体现了信息化为民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人,提供线上服务170.51亿次,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线上运营,累计访问量超1800万人次。这些信息化服务的普及,让社会保障更加贴心、养老服务更加便捷,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数字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全面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全国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快递和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捷的购物体验,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至关重要。2024年,我国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有序,数据安全治理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更加完善,为信息化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