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动态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调研显示,未来十年全球农业和渔业商品消费量预计增长13%,而增长几乎全部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肉类、奶制品、鱼类等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低收入国家由于收入水平限制,人均动物源性食品摄入量到2034年预计仅为143千卡每天,远低于健康饮食篮所建议的300千卡每天。
在生产端,全球农业和渔业产量预计增长14%,中等收入国家将继续扮演全球农业扩张的主力军。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以及化肥、饲料等投入品的更密集使用将成为推动产量增长的关键因素。不过,这种增长并非没有代价,预计直接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6%。尽管如此,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的碳强度有望在所有地区下降,这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一线希望。
贸易方面,随着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离加剧,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到2034年,预计有22%的全球消费热量将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跨境流动。拉丁美洲、北美和欧洲及中亚等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净出口地区,将继续巩固其出口优势;而亚洲和非洲等人口增长迅速、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地区,其净进口需求将显著上升。这种贸易格局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粮食安全,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价格方面,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温和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正常天气条件下的稳定供应。但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极端天气事件、供应链中断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都可能随时打破价格的平稳态势,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中低收入国家的消费增长为农业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动力,同时也对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端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虽然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也伴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国际贸易的活跃化在促进全球资源配置优化的同时,也使得各国的农业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农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