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这几年,社交媒体从单纯的社交工具,摇身一变成为集社交、内容创作、电商为一体的超级平台。企业想在市场里分一杯羹,社交媒体营销成了绕不开的必争之地。2025年,社媒在中国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还在持续攀升,企业投在社媒的钱增速比整体营销还快。
但问题来了,社媒营销可不是随便发发帖子、拍拍照那么简单。社媒营销的工作复杂性增强了,能力挑战更大了。因为现在所有媒体都在发展“社交”属性,形式五花八门,内容、玩法、规则、算法都不一样,企业想在这儿玩转营销,得费不少脑筋。
报告里有个关键观点,那就是社媒领域的生态主权有点失衡了。什么叫生态主权?简单说,就是在这片社媒江湖里,谁更有话语权。现在的情况是,头部的大平台和大达人,因为掌握了大量流量,营收规模蹭蹭往上涨,日子过得挺滋润。可中小资源的价值却没被充分挖掘,企业在这儿投了不少钱,效果却不咋地,增长乏力。这就像是在一场宴会上,大平台和大达人把好位置都占了,企业只能在角落里干瞪眼,想分点好菜都难。
这种失衡的生态,从长远来看,对谁都不好。企业投的钱没换来该有的回报,平台和达人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要是企业都打退堂鼓了,这社媒营销的生态链也得断。
那品牌咋才能在这场博弈里找回自己的“主权”呢?
过去,品牌做营销,往往把人群看作一个大而化之的“受众”,啥都往里塞。但报告指出,2025年,品牌得学会从“受众”到“圈层”的转变。就是那些有共同兴趣、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人群。品牌要是能精准定位这些圈层,营销就能事半功倍。
因为圈层里的人有共同语言,对圈子里的事儿更敏感。一个美妆品牌要是想打入“汉服圈”,在产品设计上融入汉服元素,营销时找汉服博主合作,那肯定比在大众平台上瞎吆喝效果好得多。企业要构建跨平台的圈层定义、识别、洞察、触达体系,这样才能实现“规模化精准”营销。
说到平台,很多品牌第一反应就是往大平台砸钱。但2025年,品牌得学会从“集中头部”到“兼顾潜力”的转变。除了头部平台,一些高潜平台和小众平台也藏着不少机会。
AI社交平台、播客平台、平价电商平台,这些在2024年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AI社交为例,年轻人对AI的接受度很高,AI社交平台能提供更个性化的互动体验,品牌要是能抓住这个风口,在AI社交平台上搞点创意营销,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看小众平台,像一些专注于中古、宠物、徒步的APP,虽然用户规模不大,但用户忠诚度高,消费能力也不差。品牌要是能针对这些小众圈层做精准营销,说不定能在这片细分市场里打出一片天。
达人营销一直是社媒营销的重头戏,2025年,品牌得学会从“外部KOL”到“内外KOX”的转变。啥叫KOX?就是Key Opinion X,包括企业内部的老板、员工,还有外部的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等。
因为外部KOL虽然影响力大,但成本也高,而且不一定完全契合品牌调性。内部的老板、员工本身就是品牌的“活招牌”,他们分享的内容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比如,雷军在各大平台上分享小米的新品和技术,这种“老板带货”的模式,就比单纯找外部KOL效果好得多。
除了内部人员,KOC也不可小觑。他们虽然粉丝不多,但在自己的社交圈里有很高的信任度。品牌要是能挖掘出这些KOC,让他们帮忙种草,那转化率说不定比大KOL还高。
过去,品牌做内容就想着出个“爆文”,一炮而红。但2025年,品牌得学会从“求爆文”到“有效好内容”的转变。就是既能体现品牌核心价值观,又能贴合平台氛围,还能引发用户情绪共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