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漫画消费趋势白皮书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中国漫画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国产漫画首次实现对海外作品的超越。数据显示,京东图书漫画类商品中,国产漫画销售额占比达到 55%,较去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而海外引进漫画占比为 45%,标志着市场正式进入本土内容驱动的新阶段。

这一结构性变化在榜单中体现特别明显,年度漫画销量 TOP20 中,国产作品占据 15 席,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国产漫画的崛起得益于三重核心驱动力:其一,传统文化赋能创作,创作者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精准契合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需求;其二,创作端实现全面突破,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画风多元创新与题材精准开拓上形成合力,构成市场繁荣的内生动力;其三,平台与产业协同发力,通过专属扶持计划、独家定制出版等策略提供流量与营销支持,同时与动画、影视等领域的联动增强,形成 IP 开发闭环,数据显示有联动计划的国产漫画销售额较无联动作品高出 200%。

海外漫画虽占比下滑但仍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日本漫画占引进版市场的 85%,欧美漫画占比提升至 15%,经典 IP 套装仍是主力,新兴作品则以差异化题材寻求突破。

漫画消费市场已形成清晰的 “三足鼎立” 格局,不同题材精准覆盖多样化需求,共同推动市场规模扩容。数据显示,2025 年京东图书漫画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 60%,远超图书行业整体水平,单册销售额破百万的漫画已达上百种,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传统文化题材成为市场第一支柱,销售额占比稳定在 40%。这类作品以传统典籍、神话元素为核心,通过现代漫画语言重新演绎,既保留文化内核又贴合当代审美,实现了跨年龄层的广泛覆盖。历史科普类作品以 “漫画 + 知识” 的创新模式占据 30% 市场份额,将严肃知识转化为趣味表达,成功切入亲子共读与学生学习场景,实现娱乐与教育的双重价值。动漫 IP 衍生类内容同样占据 30% 份额,涵盖海内外经典与新兴 IP,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创作端正呈现 “风格多元、题材下沉” 的新特征。画风上,传统中国风与现代流行风格并行发展,满足不同群体审美偏好;题材上,除传统武侠、玄幻外,现实向、垂直科普等细分领域快速崛起,其中现实题材漫画因贴近生活引发共鸣,带动同类题材销售额同比增长 100%。

漫画消费群体呈现鲜明的年轻化与性别均衡化特征,同时消费需求从阅读向收藏升级,催生新的增长极。

年龄结构上,年轻群体成为绝对主力。12至18 岁青少年占比 35%,偏好历史科普类与校园题材;18至25 岁年轻成年人占比 40%,更偏爱 IP 衍生类与治愈系作品,两者合计占比超 75%,构成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性别分布上,女性消费者占比提升至 40%,与男性消费者的差距持续拉近,消费差异逐渐缩小,女性偏好情感细腻型作品,这类作品在专属专题中的购买占比达 35%;男性则以热血冒险类为主,其中国产武侠漫画占男性偏好作品的比例已达 45%,本土题材吸引力显著提升。

收藏级消费成为最亮眼的增长引擎。2025 年 “精装版”” 限量版 “”独家定制版” 漫画销售额占动漫品类的 40%,同比提升 10 个百分点。这类产品凭借精美装帧、独家赠品和限量属性,精准抓住 18至25 岁群体的收藏需求,相关作品评论中 “值得收藏” 的评价占比超 50%,反映出消费者对漫画收藏价值的重视度显著提升。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