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收入近 5.6 万亿元,2025 年 1至8 月收入超 3.6 万亿元,但增速已从 5.3% 放缓至 3.6%。当行业从 “增量跑马” 转入 “存量深耕”,人力、租金、食材成本持续攀升,餐饮品牌纷纷将 “降本增效、差异化突围” 列为核心目标。而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正是曾经藏在幕后的供应链。
调研显示,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已从 2024 年的 2.6 万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更重要的是,这个规模突破 2.8 万亿元的赛道已迈入 3.0 时代,供应链企业正从被动响应的 “支持者”,变身主动引领的 “驱动者”,用六大升级方向重塑行业格局。
餐饮供应链的进化,早已超越了 “送货补货” 的基础逻辑。随着美团数据显示的连锁化率从 2020 年 15% 升至 2024 年 23%,连锁品牌对食材标准化、供应稳定性、产品创新的要求不断升级,直接推动供应链完成三轮迭代。
在 1.0 时代,供应链只是 “原料供应商”,核心职能是把食材送到门店;2.0 时代升级为 “共创者”,开始参与产品开发环节;如今进入 3.0 时代,头部供应链企业已成为 “趋势驱动者”, 不等品牌提需求,主动预判市场动向提前研发新品。
供应链的业务边界也在不断突破。不少企业从上游向下游延伸,打通 “供应链 + 终端” 的闭环。这种角色转变背后,是供应链从 “成本中心” 到 “价值创造中心” 的本质跨越。
调研显示,食材的健康卫生已成为消费者就餐的关键考量因素,这一需求正倒逼供应链全环节进行健康化改造。健康化升级已从基础的 “做减法” 进阶到高阶的 “做加法”。
在食材源头,供应链企业也在发力高端养殖、有机种植,通过锁鲜技术保留食材原始风味,从根源上满足健康需求。健康化已不是可选项,而是供应链企业的必备能力。
云南野生菌、贵州折耳根、新疆番茄…… 这些曾经 “藏在深山人未识” 的地域食材,如今正通过供应链的改造,成为全国餐饮品牌的标配。地方旅游的火爆带动地域美食需求激增,而地域特色也成为餐饮品牌差异化突围的关键,双重动力推动供应链企业深入原产地挖掘价值。
地域化升级的核心是 “标准化 + 场景适配”,主要分为两大路径。一是地域食材工业化;二是地域风味标准化。供应链企业还在不断优化地域风味的适配性。
过去供应链企业追求 “大而全”,总想覆盖从蔬菜到调料的所有品类;现在 “小而精” 成为新潮流,一批聚焦单一品类的 “单打冠军” 快速崛起,用专业化构建竞争壁垒。
这种转变源于餐饮品牌的精细化需求。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品牌需要靠爆品突围,而爆品的打造离不开供应链在细分领域的深耕。
在消费者需求多元、品牌追求差异的当下,供应链已从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升级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定制化服务早已超越简单的规格调整,延伸到研发、生产、运营的全链条。
定制化的核心价值是帮餐饮品牌降本增效。 “餐饮顾问” 式的服务,正在成为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健康化、地域化是供应链的 “品质内核”,那全球化和数智化就是支撑这些内核落地的 “技术骨架”,也是供应链实现高效运转的关键支撑。
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随着中餐出海热潮,供应链企业纷纷跟着连锁品牌 “走出去”,解决食材标准化、口味还原、成本控制等核心难题。
数智化则已渗透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在种植端,某番茄基地用物联网监测成熟度,采收效率提升 40%;在生产端,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加工,既保证品质稳定又降低损耗;在仓储环节,自动化货架、AGV 搬运机器人、智能温控系统普及,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障食材新鲜度。
物流配送环节的数智化改造更为直观。冷链车配备实时温控和定位系统,实现食材运输全程可控,降低损耗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配送路线,缩短食材到店时间;数字化平台则能整合采购、库存、配送数据,实现精准预测,减少库存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