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发布以来,生成式 AI 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这一浪潮对全球科技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科技公司估值的大幅增长。美国的六大科技巨头,即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Meta 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在 ChatGPT 推出后,市值总额增长了惊人的 10.9 万亿美元。
在这六家公司中,英伟达作为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市值增长表现格外突出。从 2022 年 11 月 30 日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英伟达市值飙升了 3.9 万亿美元,涨幅超过 950% 。AI 大模型企业的估值也呈现出迅猛的上升态势。
以 OpenAI 为例,2023 年 4 月,其估值约为 290 亿美元,到了 2025 年 3 月,在完成 400 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跃升至 3000 亿美元,短短两年间估值增长了十倍有余。Anthropic、xAI 等海外 AI 大模型企业在过去两年里,估值同样快速提升。众多海外 AI 公司估值的快速攀升,吸引了大量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 AI 赛道,促使整个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CoreWeave 成立于 2017 年,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转型与机遇的故事。公司早期顺应加密货币热潮,通过大规模采购 GPU 来支持加密货币业务。但2019 年加密货币市场陷入低迷,CoreWeave 果断转型,利用已有的 GPU 资源进军图形渲染服务领域,专注为企业提供 GPU 云租赁服务。2020 年后,随着 AI 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公司再次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开始提供基于英伟达 GPU 的云端算力租赁服务,主要服务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场景。2025 年 3 月,CoreWeave 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最高市值接近 900 亿美元。
CoreWeave 的商业模式较为独特,本质上可看作是算力中间商。与传统云服务商不同,它并不提供 CPU、存储或安全服务,而是专注于出租 GPU 算力。其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软、OpenAI 等需要紧急扩容的科技巨头,这类客户为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另一类则是无力自建 GPU 集群的中小 AI 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拿卡能力对公司的重要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客户粘性。在当前 AI 训练高度依赖英伟达 GPU 的情况下,CoreWeave 具有显著优势。2024 年 11 月英伟达 Blackwell 芯片逐步量产后,CoreWeave 迅速与 OpenAI 签订了为期 5 年、价值 119 亿美元的协议,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了客户迁移路径。
CoreWeave 与英伟达之间有着深度的绑定关系。早在 “挖矿” 时期,CoreWeave 就是英伟达的忠实追随者。2019 年,英伟达加速 CUDA 生态扩张,CoreWeave 以批量采购 GPU 的承诺换取技术支持,成为英伟达首家精英云计算合作伙伴,这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 年 2 月,英伟达宣布 CoreWeave 成为首家全面推出英伟达 Blackwell 平台的云服务提供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英伟达对 CoreWeave 来说扮演了多重重要角色,既是股东,也是供应商和大客户。英伟达在 CoreWeave IPO 中额外认购 2.5 亿美元股票,持股比例超 5% 。同时,英伟达不仅是 CoreWeave 的 GPU 主要供应商,还通过采购其云服务,为公司 2024 年贡献了约 15% 的营收。目前,CoreWeave 在全球 32 个数据中心共拥有超过 25 万块英伟达 GPU,并且通过 GPU 集群和自研软件栈构建,对 AI 训练与推理效率进行优化,将英伟达 GPU 的算力利用率提升到极致,其 GPU 利用率比大厂高出 20% 。
Nebius 的发展与 Yandex 的非俄资产重组密切相关。它是由 Yandex 的非俄资产进行重组后形成的,在 2024 年 10 月恢复上市后,市值实现了增长。Nebius 在 AI 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获得英伟达等投资,不断扩展自身的 AI 基础设施。其在 AI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为自身发展以及相关 AI 应用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相关公开数据相对有限,但从其发展动态来看,Nebius 在 AI 基础设施领域正逐渐崭露头角,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Scale AI 在数据服务领域专注于 AI 数据标注与治理。2025 年 6 月,Meta 收购了 Scale AI 49% 的股份,这一举措使得 Scale AI 的估值超过 290 亿美元。Scale AI 的客户群体广泛,涵盖了众多科技巨头以及政府机构等。在技术层面,Scale AI 采用 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方式,并与领先的 AI 模型展开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数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 Scale AI 的营收达到 8.9 亿美元,并且预计 2025 年营收将实现翻倍增长。其在数据服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为 AI 模型训练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推动了 AI 行业的发展。
AI 应用
Figma 是一家专注于云端协作设计的平台,在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25 年 7 月,Figma 成功 IPO,收盘市值达到 563 亿美元。目前,95% 的《财富》500 强企业都在使用 Figma 的产品。在 AI 浪潮的推动下,Figma 正深度融入 AI 技术,推出了 Figma Make 等 AI 驱动的工具。这些工具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设计辅助,例如自动生成设计元素、智能排版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将 AI 技术与设计平台相结合,Figma 不仅巩固了自身在设计领域的市场地位,还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有望在 AI 设计应用领域持续创新。
Perplexity AI 专注于智能搜索引擎领域,在 2025 年 5 月估值达到 140 亿美元。它构建了 “订阅 + 合作 + 广告” 的营收体系,通过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搜索服务来获取收入。在营收方面,2024 年 Perplexity AI 的营收超过 5100 万美元。其智能搜索引擎利用 AI 技术,能够理解用户的问题意图,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相关、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用户,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具有更高的搜索精准度和效率,满足了用户对于信息快速、准确获取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搜索引擎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Tempus AI 是一家致力于精准医疗的公司,市值达 98 亿美元。传统医疗行业存在诸多痛点,例如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药物研发周期长且成本高、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难以制定等。Tempus AI 通过 AI 技术,为这些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医院端,它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快速准确地提供诊断建议,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药企端,帮助药企加速药物研发进程,通过分析临床数据,筛选出更有潜力的药物靶点,降低研发成本;在患者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基因数据、病史等信息,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法。Tempus AI 在医院端、药企端、患者端均取得了成功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改善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Wiz 是一家专注于云安全的公司,在云安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25 年 3 月,谷歌以 320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 Wiz,这充分彰显了 Wiz 在云安全领域的价值。Wiz 的服务覆盖范围广泛,超过 50% 的财富 100 强公司都是它的客户。在云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Wiz 利用 AI 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云安全防护。例如,通过 AI 算法实时监测云环境中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云基础设施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保障企业云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云安全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Anysphere 和 Windsurf 都专注于 AI 编程领域。Anysphere 的估值超过 90 亿美元,它通过 AI 技术为开发者提供智能编程辅助工具,例如代码自动生成、代码错误检测与修复等功能,提高了开发者的编程效率。Windsurf 则被谷歌以 24 亿美元收购相关权益,其在 AI 编程方面也有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为开发者提供了新的编程方式和工具,推动了 AI 与编程领域的融合发展,在 AI 编程这一新兴细分领域中进行积极探索,为未来软件开发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Lovable AI 是一款 AI 建站工具,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运营 8 个月后,Lovable AI 就达到了 1 亿美元的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2025 年 7 月估值达到 18 亿美元。它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网站建设的门槛,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编程知识和设计技能,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利用 Lovable AI 提供的 AI 模板和功能,就能快速搭建出美观、功能齐全的网站。这种便捷高效的建站方式,满足了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对于网站建设的需求,在 AI 建站领域迅速打开市场,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Glean 致力于打造企业 Work AI 平台,在 2025 年 6 月估值达到 72 亿美元。其客户涵盖了多个行业的知名企业,为企业提供了智能化的工作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和业务流程,Glean 利用 AI 技术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知识管理的智能化等功能。例如,帮助企业员工快速查找所需的知识文档、自动处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任务等,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级 AI 应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