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轻人演唱会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在消费降级的浪潮中,年轻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解药”——演唱会。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心理咨询两小时1800元,演唱会只要980元,划算!”“小孩一个月奶粉近2000元,演唱会1380元坐最前排,便宜!”这些看似荒谬的对比,却是年轻人的真实心声。在他们眼中,演唱会是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是一种对青春的致敬。

调研显示,无论内向还是外向,近80%的年轻人看过演唱会。大部分年轻人在大学期间看了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第一次看演唱会是在小学。演唱会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从小就开始培养。

尽管年轻人对演唱会的热情高涨,但在票价和消费上却表现出了“精打细算”的一面。调查发现,近80%的年轻人表示演唱会票价不应该超过1000元,仅有4%的年轻人愿意接受2000元以上的门票开销。而且,女生在票价接受度上比男生更舍得花钱,但整体来看,年轻人对溢价的接受度并不高,溢价40%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在消费行为上,81.9%的年轻人会在出行上花钱,71.5%的人会在住宿上花钱。而且,打车和酒店的价格还会因为“供不应求”而涨价。除门票外,年轻人在演唱会的其他开销还包括服装、应援物和拍照设备等。不同年龄段的花销也各有不同,年龄越大,在应援上的花销越少,而经济实力雄厚的90前,则更愿意在拍摄设备上投入大价钱。

年轻人看演唱会的行为也充满了“疯狂”与“理智”。调查发现,14.4%的人逃课翘班去听,9.6%的人抢不到票就在场外听,甚至有1.71%的人为了看演唱会放弃考试。这些行为虽然看似“疯狂”,但也反映了年轻人对演唱会的热爱和执着。

但在邀请朋友一起看演唱会时,62.3%的年轻人默认AA制,年轻人在消费上非常“理智”。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在消费上的选择也有所不同。6成以上的05后倾向于和朋友AA制,而85前则认为“谈钱伤感情”,多数人选择发起邀请的一方承担费用或者看具体情况而定。

演唱会现场是年轻人的狂欢之地,但也是他们“喜”与“忧”的交织点。73.9%的年轻人对演唱会整个过程都充满期待,他们期待大合唱、明星互动和开场秀。而且,75.5%的年轻人会化身“嗨咖”,跟着节奏尽情摇摆。但现场有多嗨,结束就有多“emo”。6成以上的年轻人会出现“戒断反应”,耳朵还想听,钱包却遭不住。

除了演唱会本身,观众行为也让年轻人感到“忧”。调查发现,年轻人最无法忍受的观众行为是道具遮挡视线、大声说话和随意走动。而且,演唱会现场求婚也成为了一些人讨厌的行为。这些行为虽然看似是个人的自由,但却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演体验。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