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各省市低空政策汇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应用场景)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各省市纷纷出台低空政策,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与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的腾飞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北京将重点发展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构建覆盖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低空技术服务网络。房山区和丰台区也分别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聚焦低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示范应用,推动低空经济在区域内的集聚发展。

河北省《关于加快推动河北省低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依托河北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低空制造业全链条发展。雄安新区更是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创新主体落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极点。沧州市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创新能力、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领军型企业,构建场景特色鲜明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培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成通用机场33个,打造10个左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阿拉善盟则聚焦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通用机场、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站,布局覆盖重点人口聚集区的临时起降场,探索低空经济与生态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山西省的《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拓展通航应用场景,构建通航公共服务网络,加快通航基础设施建设。长治市和晋中市分别制定了加快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及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到应用场景拓展,全方位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天津港保税区、宁河区、东疆综合保税区也纷纷出台政策,从低空经济产业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到飞行保障体系建设,多维度发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探索低空经济与智慧物流、文旅消费、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安徽省的《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建设通用机场20个左右,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安徽将重点发展物流应用、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领域,打造低空旅游网络体系,探索无人机竞速等低空飞行赛事。

江苏省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建成通用机场23个,开通低空航线500条以上。江苏各地积极响应,如南京市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场240个以上;苏州市计划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建成通用机场1-2个,开通低空航线120条以上。江苏各市在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文旅消费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浙江省的《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杭州、嘉兴、绍兴等地率先推广“低空+城市治理”场景应用,支持举办建德航空飞行大会等活动,开展钱塘江、千岛湖等沿江沿湖低空观光体验。浙江各地在低空文旅、公共服务、智慧物流等领域大胆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应用场景。

山东省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建成通用机场35个,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济南、青岛、日照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从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到应用场景拓展,推动低空经济与物流、文旅、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例如,青岛市计划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打造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特色应用场景。

上海市的《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立完整的低空新型航空器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上海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如金山区聚焦低空经济产业综合承载区建设,杨浦区支持低空经济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青浦区打造低空物流先行区,嘉定区发展城市空中交通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

广东省的《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广东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如佛山、惠州、肇庆等地聚焦低空制造、智慧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探索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佛山禅城区、中山市、东莞市等地在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应用场景。

河南省的《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建成通用机场20个左右,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郑州、郑州航空港区等地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应用、应急救援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郑州航空港区提出,到2027年底,成立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研究院,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家以上,拓展“低空+”应用场景试点10个以上。

湖北省的《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成通用机场30个以上,培育低空经济相关企业500家以上。十堰、武汉、荆门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低空制造、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十堰市提出,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家,开通短途运输航线2-3条,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域。

湖南省的《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传统通航运营补贴,拓展应用场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长沙、长沙县、雨花经开区等地在低空文旅、公共服务、智慧配送等领域大胆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应用场景。长沙县提出,到2026年底,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家,其中龙头企业超过20家,低空经济相关产值达到500亿元。

海南省的《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出台3项政策制度,建设2个保障服务平台,建成通用机场9个,低空飞行器起降场超过500个。海南在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跨海运输等领域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场景规模化运营,低空装备产业链基本形成。河池、桂林、南宁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低空旅游、公共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河池市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30亿元以上,打造低空经济应用试点县(区)。

四川省的《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通用机场20个,培育3-5家行业领军企业。成都、成都高新区、崇州、绵阳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低空制造、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成都提出,到2026年,建成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模拟验证机场,布局新建直升机/eVTOL起降场地3个、无人机起降场地20个,开发5个低空游览项目。

西藏自治区的《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低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通用机场建设、通用航空业务开展、低空旅游消费等。西藏在公共服务、短途运输、低空物流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云南省的《发展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2024-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布局产业链条,加强产业发展引领,有序健全基础设施。昆明市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0家以上,开展“低空+”应用场景试点50个以上。

重庆市的《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新建通航起降点15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梁平区、两江新区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低空消费、公共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梁平区提出,对在区内开设经主管部门审批的低空物流运输企业,分类别给予奖扶。

贵州省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贵州在“低空+旅游”“低空+运动”“低空+物流”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的《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培育3-4家百亿级低空制造企业。哈尔滨市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吉林省的长春净月高新区等地也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在公共服务、智慧物流、文旅消费等领域大胆创新,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辽宁省的沈阳、朝阳、大连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低空制造、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沈阳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建成通用机场1-2个,开通低空航线120条以上。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