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调研显示,奢侈品用户在小红书呈现鲜明的地域聚集特征。中国大陆奢侈品受众规模高度集中,广东和江苏两省稳居前列,成为品牌不可忽视的核心市场。年龄分布则因品类呈现明显分层,腕表、珠宝等高端品类的用户更趋成熟,25至34 岁与 35至44 岁群体占比更高,而时尚类奢侈品用户年轻化特征突出。
奢品用户可以精准划分为六大人群:35 以上的 “奢派生活家” 追求极致专属体验,GenZ 为主的 “悦己摘星人” 视奢侈品为自我奖赏,35 岁以下的 “潮奢风格家” 热衷个性表达,“静奢知识分子” 看重品牌文化价值,“奢品入门人” 关注入门款与品牌认知,“奢交体面人” 则善用奢侈品拓展社交。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推动品牌营销从 “品类思维” 转向 “人群思维”。
高净值与中产群体的消费逻辑呈现分化。净资产超千万的高净值人群中,43% 计划增加日用奢侈品消费,他们不再盲从 Logo,更看重文化厚度与社会责任。而中产阶层则拥抱 “长期主义”,小红书上相关话题浏览量近 10 亿,“买精买少” 成为主流,经典款、保值力成为决策关键。
RISE 指数推出的三大榜单,清晰呈现了品牌竞争格局。品牌声量榜中,DIOR 迪奥凭借强势的官方账号运营摘得桂冠,Qeelin 麒麟与 Chopard 萧邦、Longchamp 珑骧紧随其后。
KOL 投放榜则呈现不同态势,Tissot 瑞士天梭表以高效的付费合作荣登榜首,Graff 格拉夫与 De Beers 戴比尔斯分列二、三位,印证了精准投放的重要性。奢侈品行业付费发文量远低于美妆行业,服饰与珠宝品类投放活跃,腕表与酒类则采取高度精准的利基市场策略。
消费者热度榜中,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毫无悬念登顶,Chanel 香奈儿与 Hermès 爱马仕稳居前三。粉丝增长数据显示,高影响力明星营销是关键推手,雷达表的大使官宣、圣罗兰的持续明星合作,均带来显著增长,香奈儿更是凭借强势亮相实现单月可观净增长。
内容形态的博弈在小红书特别明显。数据显示,图文内容仍占主导地位,占比近 70%,但视频内容的传播效果更胜一筹,以 28% 的占比捕获了 45% 的阅读量。这形成了品牌的战略选择困境:视频制作成本更高,而图文的高性价比使其难以被放弃。
UGC成为生态核心,占比高达 90%。其中,付费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力常超越品牌自有内容,成为品牌种草的关键力量。不同品类的内容效能差异显著,珠宝品类堪称 “效能冠军”,单条笔记的平均阅读量和互动量均为最高,然后是时尚品类,证明内容质量与用户共鸣度才是制胜关键,而非发文量。
图文内容需摆脱 “广告属性”,向高实用性、可收藏的资源进化。通过创建造型指南、产品对比等轮播内容,撰写关键词丰富的文案,让静态帖子成为用户主动查阅的参考资料,适配小红书的搜索发现属性。
搜索端已成为奢侈品竞争的关键战场。小红书每月有 1.7 亿用户寻求购物建议,奢侈品搜索用户量年增 90%,呈现 “先泛搜场景,品类,再精搜品牌,产品” 的漏斗式习惯。珠宝品类单品牌平均搜索量达 218 万次,超过时尚品类的 187.8 万次,显示出强劲的用户需求。
品牌专区成为破局关键,51.5% 的品牌已启用这一功能,能实现账号曝光 31 倍、粉丝增长 10.8 倍的显著效果。搜索关键词分布显示,三分之一 的搜索仅围绕品牌名,意味着大量用户仍处于认知阶段,为品牌心智培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圈层营销与全域转化形成闭环。品牌通过 VIC 专属内容、艺术展联动、高端兴趣场景嫁接等方式,实现从高净值圈层到潜力客群的渗透。KOL 合作聚焦中腰部群体,占比达 78%至94%,平衡专业性与性价比;同时 KOS生态崛起,门店顾问化身博主,缩短决策链路,为线下输送精准流量。
站内小程序、站外 “红摇计划”、线下 KOS 引流的全域布局已成型。Dior、Longchamp 等品牌通过小程序构建 “第二官网”,实现沉浸式购物;小红书与淘宝天猫的联动则让种草直达购买,全域转化效率持续提升。
2025 小红书奢侈品指数的核心结论清晰明确:奢侈品营销已告别 “规模制胜” 时代,进入 “精准共鸣” 新阶段。数据反复印证,更高投入回报率与发文量无直接关联,内容质量、用户共鸣度、搜索适配度才是核心变量。
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三重适配:适配人群需求,从符号消费转向文化认同;适配内容生态,平衡图文与视频的效能与成本;适配平台逻辑,抓住搜索入口与圈层传播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