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固态电池行业迎来关键转折。这项被视作新能源产业 “技术革命” 的核心领域,在技术路线分化中实现量产突破,在政策与资本加持下加速落地,正从实验室走向消费市场,重塑全球能源存储格局。
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已形成共识:能量密度可达 500Wh/kg 以上,较传统液态锂电池提升约 60%,且彻底消除电解液泄漏风险。当前产业界形成两条并行技术路线,适配不同市场需求。
半固态电池成为商业化先锋。其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核心材料硫化锂成本仅 20 万 至 30 万元每吨,占电解质总成本的 82%,成本优势显著。2025 年 8 月,上汽集团推出 MG4 半固态电池版车型,售价压降至 9.98 万元,成为全球首款 10 万元级固态电池量产车,标志着技术平价时代开启。这款电池在 – 7℃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仍保持 75%,能量密度达 180Wh/kg,已通过极端环境验证。同期,广汽埃安昊铂 HT 准固态车型开启路试,北汽高端轿车实现 – 30℃正常使用,半固态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全固态电池则聚焦长期性能突破。其主攻硫化物、卤化物路线,室温电导率可达 10⁻³ S/cm,但仍处中试阶段。宁德时代 5 月投产 5GWh 全固态产线,”龙泉二号”10Ah 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 700Wh/L。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品率已达 90%,2GWh 量产线设计启动;孚能科技计划于 2025 年末交付 60Ah 全固态电池样车,目标能量密度 400-500Wh/kg。两条路线形成互补:半固态以成本可控性抢占当下市场,全固态为性能上限锚定长期战略。
固态电池正突破新能源汽车单一场景,在多元领域打开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最为广阔。其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能够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其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使其在储能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宁德时代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储能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固态电池在储能市场的份额将逐步提升。
半固态电池有望在2025年前实现产业化。其电解液含量较低,安全性更高,且与现有软包电池工艺兼容,产线升级成本较低。
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预计2030年前实现应用。其完全不含液态电解质,安全性最高,能量密度也最大。
据预测,2025 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 36GWh,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美元,其中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贡献重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