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当炊烟与霓虹同框,味觉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更成了一场 “精神返乡”。2025 年,餐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过去谈餐饮先聊油盐酱醋,如今情绪、文化与数字光影在餐桌上交汇,“氛围感” 已从加分项跃升为驱动消费决策的核心引擎。
调研数据显示,近半年 “氛围感” 相关内容全网发布量同比增长 81%,互动量突破 100 亿次;181% 的食客认为餐厅氛围对就餐体验至关重要,超七成消费者愿为好氛围支付溢价。这场 “氛围革命”,正重塑从食客决策到商家经营的全链路。
当代都市人的精神世界里,藏着 “求稳定” 与 “盼心动” 的双重需求。在含蓄的东方文化底色下,“氛围感” 成了最佳的心动载体。人们不直言渴望,而是走进对的场景,让情绪自然发酵。这种需求变化,直接推动外出就餐的价值坐标完成三次迭代:从 “功能至上” 的好吃、性价比优先,到 “感官觉醒” 的好吃、好看、好玩,最终升级为 “氛围匹配” 的 “感觉对、懂我”。
好吃仍是底色,但氛围成了新刚需。调研显示,81% 的食客将 “味道好” 列为餐厅期待 TOP1,但 “氛围好” 以 67% 的占比跻身前三,且 57% 的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对餐厅氛围感的要求有所提高,37% 保持高期待。这意味着,餐厅若只靠菜品口味,已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决策链路更复杂,“值价比” 取代 “性价比”。88% 的食客选择餐厅时会综合考量,不再紧盯单一指标;70% 的人在满足口味后,愿为情绪价值或特殊意义体验买单。从决策信息来源看,素人真实分享和平台评分,榜单的信任度最高,其次是博主探店测评和商家自宣。这意味着,消费者更相信 “身边人的声音”,而非单一的广告营销。
从线上心动到线下体验,团购券成 “情绪期货”。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餐厅非用餐时段下单量同比激增 453%,40% 的团购订单在非用餐时段产生;77% 的食客被氛围种草后,会提前收藏或购买团购券。对他们而言,团购券不再只是折扣工具,而是锁定 “期待体验” 的 “优先购买权”。有食客直言:“刷到宫宴餐厅的短视频,提前团购核心位置,就盼着沉浸式入宫赴宴的时刻。”
一次完美的氛围感就餐体验,藏着三层递进的需求。 从 “直给的感官快乐”,到 “深度的情绪慰藉”,再到 “笃定的价值认同”。这三层需求,构成了当代食客心之所向的终极密码。
味蕾偏爱 “够劲儿” 的味道,餐厅成了 “多巴胺触发器”。调研显示,43% 的人在压力大时更倾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如川湘菜、炸鸡烧烤,Z 世代、一线城市人群和单身人士表现尤为突出。“加班后就想啃烤串、吃冒菜,重口味能把一天的疲惫冲下去”,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声。
视听体验追求 “沉浸式包裹”,餐厅化身 “光影音舞台”。19% 的食客偏爱光影餐厅、club 酒吧等强感官刺激的场所,25-30 岁自由职业者、新一线城市非婚人群是主力。“去酒吧,酒和食物只占 30%,关键是音乐、光影能不能让我忘掉外面的世界”,一位受访者的说法道出了核心需求。
孤独不再是负面情绪,而是需要 “主动管理”。近一年 22% 的人受孤独困扰,但 84% 有过 “一人食” 经历,75% 认同餐厅是 “深度社交” 的重要场合。一方面,“i 人友好” 的安静空间成了独处天堂;另一方面,咖啡馆等场景成了 25至30 岁人群进行深度交流的首选,“比起点赞之交,更想在餐桌前好好聊天”。
焦虑需要 “瞬移化解”,餐厅成了 “任意门”。56% 的人近一年感受过焦虑,47% 会通过美食消费缓解压力,工作学业、个人状态、人际情感是三大压力源。一家有特色氛围的餐厅,能让人们暂时脱离 “班味”,完成一次短暂的 “精神出逃”。
审美表达突破视觉,“立体感知” 更显高级。86% 的人认为 “选餐厅能反映品味”,如今的审美不再只看装修,独特香氛、创新融合菜、层次丰富的特调,成了判断餐厅格调的新维度。从风格偏好看,东方风情、自然派对、烟火复古最受欢迎,然后是简约风、欧陆风。
文化自信落地餐桌,“国风餐厅” 成新宠。87% 的食客对含 “国风”“非遗”“宋朝美学”“中式养生” 概念的餐厅更感兴趣。2025 年上半年,带 “宫廷风”“国潮” 标签的餐厅 GMV 同比增长 31%,不少年轻人表示:“在古画般的餐厅吃饭,不只是消费,更是体验自己的文化。”
圈层归属需求强烈,“主题餐厅” 吸客力足。53% 的人愿意体验兴趣相关的限定主题餐厅,如 IP 联名、动漫主题等。“来吃 EVA 主题餐厅,感觉和同好的距离更近了”,类似的消费场景正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东方美学已从设计风格,深入餐饮肌理。2025 年上半年,相关视频播放量超 40 亿,互动量 9 千万 +,POI 数量达 30 万 +。其核心是 “文化符号”,涵盖国风、新中式、非遗、宫廷风等,背后是年轻人高涨的文化自信和对 “慢生活” 的向往。
这类餐厅的主力客群为 24至50 岁中高线城市人群,男女比例均衡,细分出 “东方秀食家” 和 “雅致生活家” 两类:前者 25-35 岁、一线城市女性为主,为拍照出片买单,关注 IP 联名;后者 36-45 岁、新一线城市人群为主,重视宴请仪式感,做足攻略再消费。
典型场景中,“沉浸式打卡” 最受欢迎。穿汉服、游园会,餐厅变 “片场”;“在地寻味” 成 “微旅行”,民族菜系受追捧;“风雅宴请” 成高端社交新选择,越重要场合越倾向选有文化底蕴的空间。以 “叙宴” 为例,通过换装、国风餐秀、非遗体验,打造 “穿越感”,2024 年 GMV 同比增长 30%,收藏数翻倍。
山野自然是都市人对 “本真” 的向往。2025 年上半年,相关视频播放量 35 亿 +,互动量 7 千万 +,POI 数量 24 万 +。餐厅以自然造景和时令食材为核心,让食客在餐桌前 “精神吸氧”,实现 “情绪代谢”。
主力客群为 24至40 岁新一线、二线城市女性,“本味鉴赏家” 和 “森系美学家” 是代表:前者 31-35 岁、一线城市已婚已育女性,信 “简单烹饪即高品质”,焦虑时靠自然餐食解压;后者 25-30 岁、新一线城市人群,愿为环境和食材理念付高价,爱发掘隐藏菜单。
场景上,“返璞归真的食养” 最热门,标注 “绿色有机”“原产地” 的餐厅订单同比增长 96%;“静观慢食” 成独处首选;“庭院雅集” 拉近距离,带 “绿植”“森林” 标签的餐厅 GMV 同比增 186%,47% 的人认为森系场景让交谈更真诚。“袖珍世界” 靠 360° 光影墙、童话菜品打造 “自然梦境”,2025 年二季度 GMV 环比增长 135%,年度访问人数同比增 563%。
松弛时髦是年轻人对高压生活的 “温柔反击”。2025 年上半年,相关视频播放量 54 亿 +,互动量 1 亿 +,POI 数量 85 万 +,订单增速超 172%。餐厅成了 “附近的松弛空间”,没有紧绷的 “表演”,只有 “做自己” 的自在。
主力客群为 24至40 岁三线、四线城市男性,“氛围探索家” 和 “城市夜归人” 是主力:前者 25-30 岁女性,爱新奇业态,信头部达人推荐;后者 31至35 岁人群,下班不愿回家,靠小酒馆 “回血”,选店优先看交通便利性。
场景中,“微醺独酌” 成放松新方式,bistro,小酒馆订单同比增 15 倍;“围炉欢聚” 暖人心,44% 的人认为火锅店、烤肉店的烟火气易产生深度社交;“摇摆晚宴” 释活力,音乐餐厅订单同比增 14 倍。“流浪泡泡” 以 “破破烂烂” 的露营风、点单式自助烤肉,打造无压力空间,两年开至 400 + 门店,2025 年 6至8 月 GMV 环比增 74%,相关话题播放量 4.4 亿 +。
未来先锋是餐饮界的 “超级实验”。2025 年上半年,相关视频播放量 12 亿 +,互动量 2 千万 +,POI 数量 17 万 +。废墟工业风、反重力传菜、洞穴沉浸等设计,让餐厅成 “通往未来的接口”,吃饭变成 “开脑洞” 的体验。
主力客群为 18至30 岁一线、新一线城市男性,“未来美学捕手” 和 “奇趣体验家” 是核心:前者 25-30 岁女性,“出片” 是首要标准,种草后会严谨规划;后者 18-30 岁女性,爱赛博风、洞穴风,信中腰部博主推荐。
场景上,“赛博朋克派对” 受追捧,带 “科技风” 标签的餐厅订单同比增 131%;“次元破壁打卡” 成潮流,“洞穴” 餐厅订单同比增 105%;“亲子奇妙日” 成育娃新选择,家长愿陪孩子 “太空漫游”。“3 号仓库” 靠 “一店一设”、黑科技菜品,将用餐变 “未来秀场”,2025 年 7-9 月 GMV 环比增 67%,话题播放量 1.5 亿 +。